华舆讯据俄罗斯龙报报道今年69岁的朱晨晨是一名中国邮票收藏家,从苏联年11月发行的第一版“纪念十月革命一周年”到解体前发行的最后一版“十月革命74周年”,他收藏的苏联邮票在方寸之间再现了一段故事,铭记了一段历史,成为了后人“走进苏联”的教科书。
“我”的第一张邮票
邮票,除了本身所具有的邮资凭证属性之外,还以它小巧玲珑,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朱晨晨说,苏联邮票之所以受到收藏家和集邮爱好者的青睐,不仅因为其用材考究,印制精良,还因为题材丰富,图案精美,具有一定艺术价值。
谈到集邮启蒙,朱晨晨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较大。朱晨晨的父亲是一名文学翻译家,翻译过大量苏联时期的文学著作,同样爱好集邮。也许是因为父亲的工作让苏联与朱晨晨之间产生了莫名的牵引,他开始对苏联文化和集邮产生了兴趣,并联系到了一起。
“小时候手里头没钱,兜里有个5分、1毛(人民币)就算是不错的了。刚开始也舍不得花钱买邮票,只能从信封上撕。”朱晨晨说,他人生中得到的第一版“收藏型邮票”是苏联年4月10日,为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发行的一套6枚邮票,图案分别为:列宁的儿童时代、列宁与儿童、列宁与红旗、列宁像片、列宁和建设计划、列宁和世界和平。
▲图为朱晨晨展示自己收藏分类的苏联邮票。(俄罗斯龙报特约记者李明启摄)
遗憾的是,当年父亲赠与朱晨晨的第一套邮票原件如今已经遗失,现在陈列在收藏夹中的邮票是朱晨晨后来买来的。尽管几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丢失的那版邮票已经不在,但这个故事却深深地留在他的心底。
收藏的本质不是市场
“不容讳言,做收藏需要一点经济基础,否则很难。”从8岁到现在,朱晨晨把“收藏”从爱好变成了习惯,也可以称之是他的事业。朱晨晨认为,收藏的黄金年龄是5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满足三个条件:有较稳定的事业和收入,有较稳定的家庭,经济上有了相对的宽裕度。
朱晨晨说,收藏不应是单纯偏向市场,应以心灵的快乐为宗旨,市场炒作的现象虽然可以理解,但却忽略了收藏的本质。“藏品跟收藏者之间是共同进步的关系。”他举例,谈到文学作品,人们可能因为一部小说而去看一部电影,电影里又爱上一首音乐,文化与艺术中的内涵在认识中一步步升华。
因此,朱晨晨谈到苏联历史、俄罗斯文学作品、音乐及画作时如数家珍。比如列宁、托尔斯坦、普希金、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只有对藏品深入了解,人们才能形成对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艺术产生完整的概念。”
把邮票文化传承下去
截至目前,朱晨晨收藏的苏联卫国战争邮票(共种)类型已超过种,总数量超过一万张。他将邮票分成了“九大专题”,包括卫国战争、航空航天事业、历史人物、世界文化名人、自然风光、建筑、体育、动植物等。“九大专题”涵盖的邮票种类占总发行种类(种)的1/6,达张。
退休前,朱晨晨是一名电影工作者,退休后主要将精力就放在了苏联邮票上。现在,他经常被邀请参加中俄文化交流活动,不久前,他刚刚参加了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纪念人类进入太空60周年”活动,他将珍藏的“航空航天主题”邮票带到了会场,重温了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记忆时刻,成为帮助后人重温航天事业、缅怀英雄丰功伟绩的“教科书”。
然而,随着年纪的逐渐增长,朱晨晨现在考虑如何把他的集邮收藏事业传承下去。对他而言,每一张邮票都是自己的心血,很难从其中挑出一个“最爱”,他希望未来也能有一个真正爱邮票的人出现。
然而,摆在现实中的制约因素很多,一是苏联邮票受苏联解体影响,在市场中的认可度不高,收藏价值远低于中国邮票;二是如何挑选一个热爱收藏的传承人,这位传承人要满足成为一个收藏爱好者的三个因素:阅历、财力、精力。
朱晨晨今年打算开展一系列苏联专题交流,以“文化名人”和“油画”两个主题邀请观众参加。如果观众愿意募捐支持,他愿意无偿将自己的邮票赠与募捐者,募捐的费用将用来举办下一场活动。“这样就能让更多人知道一段历史,同样对邮票感兴趣。”朱晨晨说。
▲图为朱晨晨收藏里包含众多名人系列的邮票。(俄罗斯龙报特约记者李明启摄)
过了明年朱晨晨就70岁了,因为种种原因,虽然他收集了苏联邮票一辈子,却始终没有踏上过那趟旅程。他说,他这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俄罗斯,走进记忆中的莫斯科与圣彼得堡,看看那些邮票上的精美建筑,用自己双脚丈量那片土地。(原标题:专注于苏联邮票的中国收藏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