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杭州网
是什么让我们认识杭州?
是什么让我们记住杭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博物馆影响一座城。今天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计划第二期在杭州博物馆正式启动。
年是杭州博物馆建馆20周年,特别策划推出“百万收藏”计划藏品征集活动,希望通过10年的努力,向广大杭城市民征集万件年以来展现杭州人民生活履迹、具有浓重杭州文化印迹、体现杭州城市发展建设历程的物证和书证藏品,与每一位在杭州出生成长、在杭州学习生活、关心喜爱杭州的人们,携手打造一个留下、记录和展示杭州城市历史与记忆的“百姓的博物馆”。
你们的故事,城市的记忆,杭州的财富
年10月8日至年3月9日是第一期活动期间,杭州博物馆共收到征集信息37条,涉及藏品套件。经初步筛选、专家鉴定,最终正式有套件无偿捐赠的藏品入藏,涵盖票据、书画、陶瓷、民俗、丝织、图书、邮票、红色革命文物等多个品类。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世纪30年代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叶为铭夫妻合照、年《杭州西湖游览指南》、年绝卖文契、年沪杭知味观友谊欢聚合影、-年第三届至第五届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当选市人大代表证书及胸花字条、-年全国各省布票及粮票、20世纪70年代曙光小学个人奖状、20世纪中后期毛主席纪念章、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杭州灵隐寺、宝成禅寺、六和塔、柳浪闻莺等风景名胜门票等,多角度展现了近代以来杭州市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有儿时的记忆、成长过程的家庭瞬间,有那些已经逐渐消逝的老物件:粮票与门票、老牌电视机,还有那些参与共建美好杭州的见证。
慷慨的捐赠者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教师、文博单位职工、企业家、博物馆爱好者、学生等,既有10岁的小朋友,也有90岁高龄的耄耋老人。
有的捐赠人因自己年事已高,想把藏品无偿捐给博物馆保存,将老物件传承下去,使后世的人们可随时随地了解老杭州的生活;有的捐赠人自身热爱收藏,挑选所藏与杭州密切相关的藏品捐献出来,让博物馆保存这份杭州记忆;还有的小朋友受到文化教育熏陶,愿意为博物馆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捐出家中藏品。
捐赠人陈浩为杭州博物馆捐赠的是一个清末年间的牛皮箱,他说:“这个牛皮箱是我外婆传下来的,这些老物件,承载了我们普通人对杭州这座城市的感情,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了解过往的故事”。
捐赠人董利华捐赠了年浙江省布票伍市尺,他回忆起那个买布料需要布票,买粮食需要粮票的年代,董利华说:“这是我们一个时代的记忆,这些票关系着我们老百姓茶米油盐的生活,我把它们都整理出来,就是希望年轻人能够了解老一辈的经历,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还有捐赠着杨维新,他所捐赠的40件物品都入选了本次“百万收藏”,有双层铜质炭暖锅、铜质开水壶还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照片……杨维新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记住城市变迁的过程,能为杭州的发展出一份力量。
为了感谢热心市民门对文博事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