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故宫陶瓷馆,东西多,好亮堂,一眼望去精品无数,仿佛满汉全席一次端出来。”武汉籍摄影师动脉影(网名),观看看故宫陶瓷展后发了两张照片,一会功夫便收到个点赞,多次转发。
85后动脉影在武汉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年开始利用闲暇逛博物馆,所拍文物美图发微博。到今年5月,已拍遍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拍下文物照片50多万张,新浪微博粉丝增至万。
「动脉影」是微博评选的
“收藏领域影响力十大博主”之一
影响力很大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他
他说:我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
一个发照片的......感谢你们的喜爱
飞到外地,飞到外国
他像追星一样追文物
南宋·石雕笔架。诸暨市博物馆藏
“为什么能坚持做这么多年?”“好看啊!”
动脉影说,有些特别好的文物,难得展出来,拍文物有时像追星一样,不惜飞到另一个城市,飞到国外去拍。有些文物,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拍的效果不同,他会反复拍。国家博物馆一个中国古代文物展,他前后拍了十几次。
“仰望星空”的博山炉,曲线动人的青铜壶,宁静沉思的佛像侧影,光泽如银河闪耀的窑变石榴尊……这些微博转发率极高的美图,都出自动脉影之手。
年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为了一睹名画真容,动脉影专门找了个周末飞去沈阳。疫情前,他每年都会利用旅游度假的机会,去国外博物馆拍摄,包括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有时为了拍一尊佛像,他会飞到日本,到东京国立博物馆去。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年12月,他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到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发在微博上,收获不少好评。自此之后,动脉影看展和拍照更加投入,经常在博物馆一泡就是一整天。
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他会做足功课,在博物馆开门前早早去排队,细心擦拭展柜玻璃罩上留下的印痕,还会巧妙地利用旁边的观众作为背景。“粉丝对偶像的信息和行程了如指掌,不远千里追捧演唱会,用相机拍下偶像闪光的一面。我去看展拍照,也是类似的心情,感觉特别快乐。”
在国外,动脉影拍摄最多的是中国馆,其间许多文物是近代被非法盗掳到海外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最让他流连忘返,第一天逛到晚上十点闭馆还不够,第二天又泡了一整天。
动脉影喜欢拍佛像,他的微博头像,用的是芝加哥美术馆里的一尊菩萨像。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的宋代佛像,他拍出的照片神态完全,有的笑得热情,有的笑得高冷。
北齐~隋立佛像。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年3月,动脉影发布了一张南宋半月形玉梳图,转发量2.4万次,带来“爆发式涨粉”。年3月,他发布的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获得17万转评赞,网友惊叹不敢相信“这是乾隆的审美”。照片走红后,经常有参观者拿着手机,赶去询问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手机里的这个香炉在哪里?”
他的照片背景为何总那么静谧?
苦等黑衣游客走到镜头前
明·银鎏金鹤、鹿、寿星。苏州博物馆藏
许多人以为,动脉影肯定对历史的造诣很深。
其实他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最开始拍文物的动机就是“想要分享出去”。之后,在网友强烈要求下,要好好撰写文物说明,这就迫使他去研究,去阅读,许多网友给予他帮助。
有一次他发了一张杯子的图片,上面的铭文不认识,没多久就有网友留言指出这是西夏文,还做了翻译。还有一次他发了一件文物,有人留言补充了一些专业知识,一问才知道,留言的竟是这家博物馆的馆长。
拍文物的人很多,为什么网友喜欢动脉影的照片?动脉影说,可能一般人不会花那么长时间去看一件文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光线,拍出的效果不一样,他愿意花这个时间。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南京博物院藏
许多粉丝仅仅是喜欢照片里文物亮丽的颜色、闪亮的感觉,如他在南京博物院拍的那张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那种粉红色粉嫩嫩的感觉。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用眼睛看是一种直观的欣赏,用镜头拍就会考虑这件器物,就要提供一个非普通人的视角。这个角度拍,可能更美。像我这种摄影者,会帮观众、读者、网友省了这个事,不用他们琢磨,我来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这样的文物、这样的照片就焕发出一种全新的美感,是网友不知不觉中需要的。”
动脉影发布过一张器物盖子,镜头语言描述它像一朵倒扣在水里的莲花。“一名博物馆志愿者留言说:我在这个馆志愿讲解多年,从来没从这个角度去欣赏,感觉它更美了!”
动脉影发图,并非迎合粉丝需求,他想发就发。比如一张从长城出土的汉代小木刷,毛刷快磨平了,有粉丝留言说不漂亮,他坚持不撤:“那是一千多年前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
在西安博物院,动脉影拍到的一块古砖,上面有制砖者的手印,指纹都清晰可见,据说这是因为质量追溯的需要,以备日后查证。他一遍拍摄,一遍暗暗惊叹自己距离古人是如此之近。
春秋·曾伯克父壶。湖北省博物馆藏
还是在西安,他拍到了许多墓志铭,上官婉儿、柳宗元、韦应物、张九龄、贺知章、柳公权、白居易、韩愈的书法手迹,“过去只在纸面上的人物符号,现在在你眼前浮动起来,从他们的字迹中你可以感受他们的性格、趣味。”
粉丝们常疑惑,为何他的照片背景总那么干净,文物躺在那显得特别静谧?动脉影说,除了耐心排队等人散去,找角度避开人群,他还有一项绝杀武器:“等待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大个子经过”。
他曾在国家博物馆拍一个瓶子,发现如果背景是黑色,画面会更好看。于是他端着相机,干等十几分钟,终于等到一个穿深色衣服的游客走对面,他赶紧按下快门。
我没有团队
我一直是一个人在路上
唐·鎏金錾花银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特殊情况下,动脉影也会照顾网友的心情。
年初,糟心的消息不断,大家心情都不太好。有粉丝留言说看了他的美图心情好些,他就坚持发文物照,整个疫情期间没有中断。他有着庞大的储备,至今大英博物馆的文物照没有发完。
那段时间,小孩一岁多,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发图和陪娃成了他的日常。
一般去博物馆拍摄,他不会事先告诉粉丝,也不会惊动博物馆工作人员。他不喜欢被打扰,但会在微博上发很多文物展讯,会在拍完照片后找博物馆工作人员聊天,放松一下。
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龙纹高足杯。杭州博物馆藏
动脉影的拍摄,越来越注重文物的“有意思”“有意味”。他拍宋徽宗《瑞鹤图》,展现美的同时,也让读者不免沉思皇帝本人兴趣爱好与朝代兴亡之间的关系。
一般摄影爱好者特别重视设备,如今的标配是无人机,但是动脉影就没有买,元左右的镜头用了7年没换。他认为文物摄影重要的是观察,筹划角度,耐心等待时机。拍完他也会用电脑修图,不过他是把博物馆里因灯光拍得偏黄的色调,尽量修回文物本身的颜色。
“有人私信问我,你工作室在哪呀?招不招人呀?其实我一直是一个人,带着一台单反相机,拍照、选图、修图、发布都是自己一双手。”包括飞国外拍摄的费用,都是自费,多年工作的积蓄,没用父母的钱。如今照片的版权,为博物馆做的一些短视频、代言,可以为他增加一些收入。
清·粉彩荷花吸杯。湖北省博物馆藏
5月中下旬,动脉影的首个摄影展在自己的家乡,在武汉博物馆开幕。幅摄影作品,按色彩归类,分别以“德居中央黄”、“赤阳为尚红”、“贤正清寂白”、“云破幽蓝青”、“翠竹猗猗绿”五种色调为基础,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又展示各种色彩的代表性文物,配以各具特色的摄影作品……一切只带给观众一场视觉上的享受。
出品:长江日报城市运营研究院
记者:万建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报:张音遥
编辑:吴兰昕
统筹:刘功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