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收藏 >> 收藏前景 >> 正文 >> 正文

那些收藏夹里收满了干货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来源:收藏 时间:2023/5/25

刚刚刷朋友圈时,看到好友小方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立下了早起阅读的flag,就和她私聊了一会儿。

她很郁闷地表示,自己看过的时间管理干货文少说也有几十篇,可是每天下班回到家依旧感觉不知道在忙什么,时间嗖地一下就溜走了,熬夜、早上起不来,却又一事无成的糟糕感觉一直缠绕着她。

为什么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干货,却还是觉得自己肚子里没货呢?

干货的错误打开方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01大部分的干货,不过是正确的废话

《奇葩说》海选中,有一期的辩题是“正确的废话要不要说”。

如果涉及到人情往来,社交沟通,有时候正确的废话的确是破冰和沟通的好方法。可是当我们想要获得成长道路中的切实指引时,正确的废话就显得有些鸡肋。

当我们打开一篇时间管理类文章,翻来覆去的都是早睡早起,专注工作不要刷手机这类“正确的废话”时,我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的感受。

真正实用的干货,恰恰应该是着力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小细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当我们读完这篇干货后,可以马上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具体问题。

至于那些绝对正确却无实操法则的,不过是披着干货外皮的鸡汤浓缩包罢了。就像《奇葩说》节目中选手说的:“正确的废话,就像国王的新衣。明明什么都没穿,还觉得自己拥有全世界最漂亮的衣服。明明什么都没说,什么都不太懂,却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知灼见和智慧。”

02你的大脑,其实不喜欢“干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介绍说人的大脑中,有两个思考系统,一快一慢。

系统1更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容易被眼见为实欺骗,被情绪偏见误导,而偏偏系统1是更快的那个思考系统,我们在大部分时候都会第一时间近乎本能地选择通过系统1来思考和判断。

而系统2虽然更理性,相对更不容易出错,但是它更慢更懒惰,也更疏于纠正系统1的错误。

因为系统1的绝对优势,比起枯燥硬核的教科书,我们更喜欢看所谓的“一文说清xxx”,比起细致繁复的长篇大论,我们更喜欢浅显轻松的故事、段子、梗……

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在浏览一篇篇干货,以为自己在学习,其实不过是为了获得一种“学习的感觉“。

虽然我在看综艺,可我看的是职场类综艺,一定对我的工作有帮助;

虽然我在水论坛,可我水的是干货类论坛,一定对我的人生有好处。

这就是一种“假装在学习“的状态,给我们带来了我们”真的在学习“的错觉。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深入、系统性的学习,而我们大部分时候所谓的看干货,更多是一种蜻蜓点水,都谈不上入门,只能说摸到门槛的消遣类学习,目的不过是获得聊天时的谈资。

没有教科书、文献资料、经典著作的理论基础,而只有“细说xx史”和“xx学30讲”;

没有详细的推演和分析过程,而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