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末年,清政府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反思与重构,关于施行金本位制还是银本位制的币制之争相持数年。期间,作为金本位制支持者的新疆布政使王树枬等人约在年主持铸造了全国唯一正式发行的、用于流通使用的机制金币“饷金金币”。随后成书的《新疆图志》记载的“金圆共分一钱、二钱两种”之说,被后世泉界视为定论,使得包括耿爱德在内的中外钱币藏家和研究者将民间出现的两种面值即“饷金五钱”“饷金一两”金币视为臆造币。直到一个世纪之后,“饷金五钱”金币实物再度以专业博物馆藏品身份面世,方才突破因钱币史料散轶而形成的“先入为主”之思维定势。然而已证实的“饷金五钱”金币与耿爱德所刊“饷金一两”金币臆造币具有相似的同心圆痕迹特征,这为探讨“饷金一两”金币(无纪年)的存在与否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清末,币制,金本位,新疆,饷金金币
引言
清朝末年,清廷和地方督抚大员对于币制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的支持力量势均力敌。就是关于银圆的铸造面值,也有许多不同的主张,最重要的是七钱二分说和一两说。结果在光绪三十四年(年)九月间由会议政务处会同资政院议定大清币的制度,拟以一两为单位,成色为九八足银。度支部认为九八成色不大适宜。后来在宣统元年(年)设立币制调查局,宣统二年(年)颁布《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以银圆为货币的单位,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千分之九百,名为大清银币。[1]新疆饷银银币和饷金金币也是在这场争论的背景下铸造流通的。
晚近以来,新疆白银主要源自内地省份之协饷,但新疆矿藏丰富,地产砂金,亦有铜铅诸矿。年,新疆巡抚饶应祺奏准经上海礼和洋行购办银圆、红钱机器并在迪化开办新疆机器局,还使用机器开采多处金、铜矿藏。年,新疆布政使王树枬在新疆机器局内设迪化银圆局,铸造机制金银铜币。年,新疆机器局“银圆厂购置各机器”[2]。末任新疆巡抚袁大化还曾任漠河金矿总办,他在《抚新纪程》记述了其抵达省城迪化当日,曾到新疆机器局实地查看的情形:“(宣统三年五月十五日,即年6月11日)水磨沟有机器局,余入阅视,造银铜元、枪子,用水激动之。有温泉,冬日不冻,颇省火力,俟物力殷裕尚可扩充。十二里省城东门,官商兵民出接道左,进城住皇华馆。”[3]而袁大化主导铸造金银币的情况尚未见史料记载。
一先入为主:《新疆图志》与饷金金币
《新疆图志》是关于清代新疆百科全书式的文献,该书编纂者王树枬也是铸造饷金金币的主要倡导者,书中专设“金币”项,为后世研究饷金金币提供了重要史料。现摘录如下,供研究者对照(图1):
新省专恃腹地协饷支持全局,数年以来,协饷不足,且不能按时解到,每遇伊、塔两城及标营陆军各处请饷,无法因应。俄人乘间以其金圆、银票重价居奇。光绪三十三年五月,藩司王树枬请采购砂金试铸金圆,辅饷糈之不济,顾市面之流通,委巡检蔡世长[4]等四员就省城外水磨沟机器局督匠铸造。其金圆共分一钱、二钱两种。重一钱者抵纹银三两,重二钱者抵纹银六两。……开局四月,共铸金五千零一两三钱三分,每金一两申色五分,由银圆局带铸,并未开支局用。
按,各国通用之币,以金未本位。中国自有黄金,不以铸币,每年出金砖、金叶,值银三千万两之多,国宝外流,真元内断,奇赢贵贱,惟人所操,深患隐尤,未知何底矣。新疆为产金隩区,英、俄两国垂涎已久。现在鼓铸金圆,为异日用金之起点,则必广开金矿,总纳于官,而不许有抑勒偷漏之弊。目前虽不能一律改用金币,而种子既茂,华实堪期。且既以此市易之利用,则非如向之仅供玩饰,置黄金于无用,以启外人之窥伺也,其关系为何如?[5]
这段史料反映了新疆布政使王树枬主张试行金币、巩固边局的金融思想和铸造饷金金币的经过,更为关键的是使“其金圆共分一钱、二钱两种”成为了泉界共识,形成了“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对后世泉界影响深远。加之流传于世的饷金金币实物罕见,泉家对其介绍往往是将《新疆图志》相关记载的同义转述,故对饷金金币种类的研究也往往囿于此。
图1《新疆图志》金币相关记载之内页书影
此外,《新疆图志》关于饷银银币的记载,亦未述及“饷银一两”的存在。“(光绪)三十三年五月,藩司王树枬详请就省城水磨沟机器局铸造银圆,委员管理。六月初四日,颁发银圆局钤记一颗,先于初二日开局试铸,铸成五钱、四钱、二钱、一钱四种银圆。”[6]但是由于“饷银一两”银币实物存世尚多,泉界达成了“饷银一两”银币为《新疆图志》截稿后在宣统年间铸造的共识。
王树枬等人在《新疆图志》“食货·钱法”的综述部分,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货币政策事关国家命运。[7]“大通之世,国与国相竞,大抵富强在工,而辅之以商,其提纲也则在钱币。富强之国,其金圆必周行于世界,其银行必遍及于各埠,其国内各种币制必能划一使用而无地异价变,畸轻畸重之弊;故其商务可以任其力所能及,而商民无受制他国金融界下之虞以阻其进路,英其最者焉。反观之,其贫弱者,必其币制之最紊者也,必其省省不相通融、处处受牵制者也,必其不以金为本位者也,必其银行业不能普及者也,中国其最者焉。是故贫富强弱判若天渊,其原因虽不尽在钱币,而钱币实居其最甚之一也。”[8]
王树枬在权衡近代中外金融货币制度之利弊得失的基础上,认为由于“金币之未畅也,故俄商可以金圆银票(即俄帖子)重价居奇;(伊、塔、喀什等处屡受其亏)”。主张采取金本位制,并具体规划了新疆省之金融货币措施。从实践上看,这些措施中有一部分已付诸实施,另有部分尚未得以推行。《新疆图志》还介绍了新疆地方金、铜矿藏简况和币制、银行设置的构想。摘录如下:
盖新省五金之产最富,如沙雅,如库车,如阿克苏,如拜城,如喀什,如巴彦岱等地,皆产铜;如和阗,如塔城,如乌苏,如于阗,皆产金。铜富则币制易改,金富则金圆易铸。以金为本位,而辅之以铜元,以纸币为介绍,以生银为抵代,夫而后于迪化、喀什、宁远三处设立银行,以便与内地大清等银行呼吸一致,色米、阿慕斯克、天津、北京、上海各设分行,一则收内地之资财,一则杜本省生银之外流,广铸金圆,少铸银圆,以高抬银价,销毁红钱,仿铸内省“当一”、“当十”两种铜元,以昭划一而便通行。[9]
从以上货币措施来看,“广铸金圆”是应有之意。铸造“饷金五钱”,乃至“饷金一两”的样币也在情理之中。按照饷银银币系统来看,以五钱、四钱、二钱、一钱为辅币,以一两为主币;饷金金币系统若以此为参照,亦应设置饷金一两金币。当然从流通环境来看,“饷金一两”金币贵重、记重过大,不宜兑换流通,难以行用。
新疆饷金金币之于中国货币史的意义,诚如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年)所言:“清末,谈论金本位的人很多,但中国很少铸造金币。”[10]“清末真正使用过而且铸有汉文的金币,只有光绪三十三年由新疆机器局所铸造的饷金两种,一为饷金一钱,一为饷金二钱。背面为龙纹,环以回文,同饷银属于一个体系。饷金一钱抵饷银三两。金银比价是一比二十,这是光绪三十二年的比价,次年比价已变成一比三十,再过一年变成一比三十八,饷金自然被人收藏或销镕。”[11]金贵银贱的局面愈演愈烈,饷金金币发行后的命运由此可见端倪。
二饷金金币的流传与收藏
饷金金币铸就后投入世面流通不久,因铸造量稀少,金贵银贱的比值变化等原因,很快退出流通,成为收藏品。-年,谢彬作为北洋政府财政部特派员到新疆考察,其在《新疆游记》[12]记载:“(年)四月三日金圆始自王树枬,用以抵制俄币高价居奇者也。有一钱、二钱两种,亦曰饷金。(上铸饷金二字,每钱值银三两。)今皆流出省外,鲜有见者。”[13]谢彬还将这一情况写入《国防与外交》(年)的金融杂评当中。曾问吾编著的《中国经营西域史》(年)记载:“(饷金金币)惟发行后,均被市间收存,不易再见。流行不久,即告停铸。”[14]
饷金金币进入收藏领域后,陆续见于藏家记载并被编入泉谱。如袁克文(袁世凯次子)在《寒云日记》中记载:“(年)九月十一日。得清金货一品,面范龙文,周标回文四。背重轮,中央文曰‘饷金二钱’……曾于前岁得一钱一品于日下,今又获此,可云合璧矣。”[15]可见袁克文集齐了饷金一钱、饷金二钱两种饷金金币。
王守谦编《中国稀见币参考书》(年)所载“稀见金币之市价”列出“编号18.饷金新疆重二钱四十元,编号19.饷金新疆重一钱二十元”。同书“饷银一两”银币(编号70)每枚四元。[16]王守谦又在《中国金银币图说》(年)介绍,“饷金为逊清光绪二十八年间(引者注:应为光绪三十三年)王树枬在新疆所铸造。因当时俄国之金卢布,盛行于新疆。操纵市面。王树枬乃就地铸金币抵制俄元。计有一钱两钱两种。”该书所附饷金金币图甚为清晰(图2)。[17]
图2饷金金币(见于王守谦《中国金银币图说》)
蒋仲川著《中国金银镍币图说》(年)刊出饷金一钱、饷金二钱金币图片各一张。并说明“此系光绪二十八年(年)(引者注:应为光绪三十三年,年)新疆省铸造之饷金,计有二种,一重二钱,一重一钱,当时外国金镑,已流入新省,该省铸以抵制外币也,卒未畅通,是亦稀见之品。”[18]该书印版后被耿爱德购得。
张絅伯考释《饷金一钱二钱金币》(年)[19]是当时关于饷金金币少有的研究专文,文章刊出币图,引述《新疆图志》相关记载。认为“明文与实物一一相符合,自足征信。”但认为金本位制和和两制计重不易行用。“按吾国向未行金本位,晚晴末叶,精琦、卫斯林,虽一度提议,采行金汇兑本位制,所谓虚金本位,然亦未尝行实施,丙午丁未年间,造币总厂曾铸库平一两金币。偌大金圆,请问如何行用。计政当局,昏聩糊涂,一至于此。新省贸然效仿,所犯正同。即不明定本单主辅,又不规定重量成色。始终不脱称重观念,不用计值,仍用纪重。宜乎行用未久,而告失败也。”而光绪朝以降,新省银币便以湘平计重,红钱、铜币、银币、金币兑换已成体系。
施嘉幹编写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年)刊有饷金二钱、一钱币图。并称:“新疆饷金,光绪三十三年()新疆机器局铸有饷金二种,边有线齿,共铸金五千余两,在新流通,用以抵补政府协饷之不足,并抵制俄人金圆票者。”[20]
以上著述大致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泉界对饷金金币的认知状况,普遍认为饷金金币有一钱、两钱两种。承袭了铸造饷金金币成因分析,认为内因是“辅饷糈之不济,顾市面之流通”,外因是“抵制俄国金圆”。
关于21世纪以来,新疆饷金金币在拍卖市场的特点和趋势。笔者对雅昌艺术品拍卖网收录的拍品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年以来,新疆饷金金币在各大拍卖会上出现22次。其中,饷金一钱金币出现17次(背无回文版13次,背回文版4次),饷金二钱金币出现5次。这与以往图书所刊币图多数为背回文版不同。一些饷金金币拍品注明为马定祥、刘改造、李伟先、黄华枢等名家旧藏。尽管饷金金币拍品流拍情况不在少数,但拍品估价、成交价持续升高,其估价和成交价从年前后的每枚二三万元人民币,上涨至年前后的每枚二十余万元人民币。
关于饷金金币的版别,其中“饷金一钱”“背有回文”版和“背无回文”版两种版别很早就被泉家所辨识。“饷金二钱”金币也以正面汉字“二”的书法笔画差异,分出了直“二”版。此外,由于饷金金币与饷银银币为同一系统,且铸造时间相仿,或可通过谱系相对丰富的“饷银银币”中的相似版式来推测饷金金币的大致铸造顺序。而饷银系列银币版式繁复,尤以“饷银五钱”为最,铸造时间长,版式最多。李启星通过多年来对新疆机制币版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