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胎多为紫黑色,铁黑色及黄褐色等。
哥窑倭角方洗
据文献记载,哥窑最早见于《宣德鼎彝谱》。对于五大名窑哥窑,随着文献的记录不断发掘,对哥窑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到了明代和清代,讨论哥窑的文献也越来越多,所以也越来越清晰。哥窑的特征主要为胎为黑色,釉面颜色多为粉青及灰青,釉层冰裂等,故有“紫口铁足”之说。
清宫旧藏乾隆御题哥窑贯耳壶
对于哥窑名称的由来也是有两种说法
1.说是在宋代龙泉章氏兄弟主要做窑瓷生意,年长的人为哥称为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2.是关于金丝铁线的传说,也是章氏两兄弟的父亲,章氏父亲擅长制作瓷器而远近闻名,章氏两兄弟跟着父亲学手艺,两兄弟分别开窑厂,老大的窑厂名哥窑,老二的窑厂为弟窑。老大的窑瓷手艺出色,老二就不行,心生妒忌,最后窑瓷做的全裂开,最后心生悔意,泡了茶倒在窑瓷上,裂纹变成了茶色线条,涂上墨水,变成黑色,这也就是“金丝线条”的由来。
哥窑的遗址据发现在年9月杭州老虎洞发现的窑址。在当今社会哥窑的传承属叶氏哥窑,叶氏哥窑瓷器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并且叶氏哥窑烧制技术为当今中国瓷器的发展有着更大的发展动力,也是当代瓷器艺术的里程碑。
那么哥窑主要有哪些特征呢?
哥窑胆式瓶
第一,哥窑的釉面为无光釉,色彩丰富,有粉青,奶白及米黄。第二,有着“金丝铁线”的模样,网开状”龟子纹“。第三,”攒珠聚球“的釉面气泡。第四,有着”紫口铁足“的样子。
特别是有着“开裂”的纹路,因为土泥的情况,且这是自然现象。有着色泽的“区分”。对于鉴定哥窑瓷器的手段有着:1.裂纹“金丝铁线”、“紫口铁足”2.釉色,对于釉色主要是青瓷系列为主。3.底足,主要是难以用手提拿。4.攒珠聚球的釉面中间的气泡。5.青釉葵瓣口盘损坏。
此作品在香港苏富比-年春季拍卖会-人间异珍:奇趣上拍。
尺寸:6.7CM
估价:HKD5,,-7,,
成交价:HKD6,,
此件作品来源于P.H.D.S.Wikramaratna博士(-年)收藏,年入藏埃斯卡纳齐,伦敦,得自年6月21日哥窑举世闻名,乃宋代名瓷之一,此倭角小洗为其经典之例。然哥窑样貌,众说纷纭,其名称未明示所属地区,难以判断确切窑址,或为浙江龙泉一对瓷人兄弟所立,瓷征究竟为何,尚未能定述。现今所述哥瓷多为高温烧制胎身,施开片青釉,甚是接近宋官窑瓷,但釉色乳浊不透,略带灰、或青、或褐调。古文献中二词用以咏哥瓷,「紫口铁足」,意指胎骨色深褐,「金丝铁线」,谓其釉面层叠丰富的开片纹,主纹深黑,细致密纹呈金红色,如本器所示。哥瓷特征与南宋杭州官窑相近,相似瓷釉亦可见于龙泉窑、及元代杭州老虎洞官窑旧址所造之器。据武德推论(《ChineseGlazes:TheirOrigins,ChemistryandRecreation》,伦敦,年,页87),「哥瓷与官瓷或许为同一窑址同时所造,仅因龙窑中常见的烧造气氛、温度及冷却速度之差异,继而产生釉色之自然变化。」此式四方倭角,葵口雅致器形,为南宋特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倭角水洗,与本品相类,釉色更青,单色开片,近口沿处略显柔曲,底作四足,定为官窑,刊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下)》,北京,年,图版21;另有一件五瓣葵口哥窑洗,录于《故宫宋瓷图录:龙泉窑、哥窑及其他民窑》,台北,年,图版58。此类四方倭角笔洗、杯器形,未见于其他窑址,存世数量极稀。著录仅见同类哥瓷四例:其一为大维德爵士收藏,现贮大英博物馆,载于《IllustratedCatalogueofRu,Guan,Jun,GuangdongandYixingWaresinthePercivalDavidFoundationofChineseArt》,伦敦,年,编号68(图一);仇焱之旧藏一器,年12月16日售于伦敦苏富比,编号;另一件倭角洗出自沐文堂珍藏,展出于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历代文物萃珍》,香港,年,编号,年5月20日售于香港苏富比,编号9,后于年11月12日售于伦敦苏富比,编号3;第四例曾在年10月25日售于香港佳士得,编号,年9月21日售于纽约苏富比,编号49(图二)。上述之器,包括故宫博物院藏品,均与本品相同,以四支钉架烧,惟仇氏旧藏哥窑洗,底见三支钉痕。P.H.D.S.Wikramaratna博士(-年)曾于伦敦西敏学院(WestminsterCollege)及哥伦布锡兰大学出任土木工程学讲师,乃伦敦东方陶瓷学会重要会员,且乐善好施,捐赠典藏瓷器予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及阿什莫林博物馆。
那么对于哥窑考古还有未解之谜,希望挖掘更多的碎片。中国五大名窑,你了解多少,下期你想了解什么?具有怎样的价值?可以评论下方哦。
原创账号:刁掌柜
.08.21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