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晋商博物院
曾有人说: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明清晋商称雄商界五百年,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其传承下来的“晋商精神”和“晋商文化”,
深深影响着后人。
正值暑假,
每天清晨还没到开馆时间,
位于太原市府东街号的晋商博物院门口
却总是排着长队,
市民游客或携老扶幼,
或手持专业相机,
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进门一探究竟。
晋商博物院,是一座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人文历史性质的博物馆。走进博物院入口处气派的红色大门,就走进了晋商的文化世界,这里收藏有与晋商相关的账册、器物、汇票、地契、钱币等12万余件。
博物院中线设有《天下晋商》基本陈列展,“晋商源流”“海内称雄”“汇通天下”“万里茶道”“晋商精神”等五大展陈梳理晋商发展脉络,全面再现晋商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辉煌业绩。
而在陈列着“晋商精神”展览的御书楼,穿过一片翠竹环绕的雅致小院,几间厢房中极具艺术美感的明清时期瓷器、玉器、金银铜器等各类精品收藏吸引着众多观众驻足细赏。
▲御书楼
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策展人牛润生介绍说,“在这里,《无双谱》题材清代瓷器展、《晋商遗珍》专题展的数百件展品,均来自山西各地的民间收藏家。展品种类多、品质高,着重展示其精美的制作工艺,以具象的文物来阐述晋商的艺术审美。”
民间收藏是文物保护和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间收藏热潮兴起,现代藏家的理念和境界不断提升。此次,公立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合作办展,两个展览在进一步丰富晋商精神文化展示内容的同时,也让民间收藏家的藏品从“私家珍藏”走向“社会共享”,供市民和游客免费参观。
▲鸟瞰晋商博物院
一扇洞悉晋商精神世界的窗口
清康熙三十三年,著名画家金古良从汉至宋代的一千四百多年间,挑选了武则天、狄仁杰、郭子仪等四十位杰出人物,绘成绣像并题诗文,由康熙时期的御殿刻工朱圭携刻成图册。这些都是天下一等一的人杰,可谓盖世无双,故称《无双谱》。
晋商博物院中的《无双谱》题材清代瓷器展品全部由收藏家梁国华捐展,展陈中晋商二百余年收藏的《无双谱》瓷器珍品全部出自清代景德镇,良工能巧,精致华美,诗书画俱佳。
而《晋商遗珍》专题展品,由牛润生、王国华、任云鹏、梁国华、胡树嵬、周仁德、郭艳春、王勇、汪关松、朱晓梅、王彦青等收藏家共同捐展。小至腹中一抹翠意的翡翠鼻烟壶,大至富华莹润的康熙青花山水棒槌瓶、富丽堂皇的西洋摆钟,这里的每件展品都是晋商的遗世珍宝,无不折射晋商丰沛多姿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
牛润生认为,称雄海内的晋商,不仅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商贸传奇和旷世繁荣,而且自身的精神世界也显现出极大的富足。他们承续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把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融入生活之中。“与账册、算盘这样的晋商直接物证不同,《无双谱》题材清代瓷器展和《晋商遗珍》专题展推开了一扇洞悉晋商精神世界的窗口,细细品读,可以感受和诠释晋商的博大与雄浑。”牛润生说。
一次官方民间共推
博物馆建设的有益尝试
展览中的每件藏品都由这些民间收藏家亲自“淘”回来,数十年的保护和收藏,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记者了解到,当下,共享文化遗产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收藏家自办民营博物馆让社会共享收藏资源,二是通过公立博物馆的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展示收藏资源,让大众共享文化遗产成果。
然而,牛润生无奈表示,在现实中能够个人自筹资金建设民营博物馆的仍然是极少数。民间收藏家大都侧重于收藏,“以藏养藏”,缺少其他大的经济来源。建设民营博物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场地、养护、讲解等方面都需要很高投入来保障,对大部分收藏家来说都很难实现。
近年来,山西多地逐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但因为其投入大、运营成本高,长期没有形成稳定的收益发展模式,不少都是步履维艰。
现在民间收藏的特点是人数多、门类广、质量高,让珍贵的民间藏品走进博物馆,不但是对民间收藏家的鼓励和肯定,也可以让公众共享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牛润生说,很多民间收藏家都有无偿把藏品捐展给公立博物馆的意愿,但公立博物馆往往因为私人藏品考古信息缺失、鉴定真伪困难等多种原因较为谨慎,民间收藏利用率很低,“官方民间共推博物馆建设”始终进展缓慢。
此次晋商博物院与民间收藏家携手办展,是一次有益尝试。
为何愿意把收藏的文物无偿借展给博物馆?牛润生与此次参与捐展的几位收藏家认为,博物馆有专业人士研究、保存、策展,能更好地保存文物,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文物价值,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晋商博物院院长张文庆曾在采访中表示,“博物院筹备时间只有3年,做晋商相关的主题展览是从零起步,还得继续深入研究哪个东西更能反映晋商的历史。筹备期间,民间收藏家的积极性很高,从收藏家手里搜集回来的器物需要由专业团队去把关,去甄别,疫情期间都没有休息。”
“太精致了,有这么多展品,无论从材质、造型、雕工都无可挑剔!民间私人收藏有着巨大的能量。”文玩爱好者李跃认为,这些展品得以展示给更多的人参观、了解,是文物保护传承的一个有力方式。
如何让民间藏品走出“深闺”?
山西省的民间藏品数量和质量在全国靠前,但“养在深闺无人识”一直是民间收藏爱好者们的“心病”。如何激活民间藏品,真正发挥文化传承和传播作用?
收藏行业中尤为突出的鉴定乱象和交易不规范等问题,是民间收藏管理与文物市场发展的最大阻碍。前不久,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规范鉴定、加强保护、鼓励利用、引导收藏、保障流通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其中提出,将在太原等地进行试点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改革。
《实施意见》提出,山西省支持民间文物收藏者创设非国有博物馆,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创设、运维、文创等扶持政策落地见效。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对尚未达到非国有博物馆备案条件的民间文物收藏机构进行专业指导。鼓励国有公共文化机构为民间收藏文物提供保管、修复、展览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随着各级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与完善,山西越来越多公立博物馆有了与私人收藏夹携手办展的意愿,私人博物馆地位也得到确立,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不断落实。
以省会太原为例,太原市人大在全国率先颁布《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出台配套政策《太原市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补助方式和标准,并已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情。出台《太原市类博物馆管理办法》,支持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博物馆,依托自身条件打造特色主题博物馆,培育扶持山西省六味斋非遗博物馆等63处“类博物馆”完善升级。
目前,太原市登记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13家。为了让这些非国有博物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太原市文物局坚持“四轮驱动”,充分挖掘民间藏品,在实现藏家人生价值、呈现藏家社会责任方面做文章,唤醒全社会意识,更好地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脉。
太原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太原市还将全面梳理、摸清民间藏家底数,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先支持发展醋文化、面食文化、晋剧、晋作家具等极具太原、山西地域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填补门类空白;并利用明太原县城新修缮23处文保单位,为民间藏家提供场馆支撑。
“不管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项目,还是企业开发的文化项目,都很期待引入博物馆来丰富文化内涵。”牛润生建议,政府可以为双方搭建平台,促成牵手,实现双赢,让公众能近距离感受民间珍贵藏品的魅力。
牛润生介绍,接下来,他们还想依托晋商博物院平台,引进和举办砚台展等临时展览,让“晋商文化”展示的层次更加丰富。此外,他还想将目前展出的数百件展品分门别类贴标识、配解说,方便游客进一步了解展品和其背后的文化历史。
▲晋商博物院外景
最新发布
山西省文物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加强山西省民间收藏文物管理,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近日,山西省文物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共十个部分,概括起来共涉及三方面工作内容:一是完善公共服务。通过优化鉴定管理体系、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拓展文物利用方式、引导合法收藏文物等4个方面的工作,鼓励文博机构向社会提供文物鉴定、保管、修复、展示等服务措施,培育健康、理性的收藏群体,营造理性收藏氛围,引导民间收藏步入规范化、合法化。二是培育市场主体。针对山西省文物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规范市场经营主体、创新流通经营业态,从优化文物拍卖程序、培育文物经营龙头企业、支持文物经营主体业态创新等方面,多方位促进市场主体发展。三是优化政策保障。从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健全联合监管机制等方面,促进山西省文物市场有序发展。
《意见》的印发,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合法收藏民间文物的社会需求,有利于保障民间文物收藏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山西省文物市场有序发展。
全文如下
▼
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
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文物局、发展改革委、人社局、商务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
根据国家文物局等6部门《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为加强我省民间收藏文物管理,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鉴定管理体系。根据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印发的《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规范文物鉴定评估相关工作流程。探索建立国有博物馆、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等文博单位常态化公益性咨询服务机制。
二、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支持社会力量成为文物保管、保护、修复等经营领域市场主体。鼓励有条件的文博单位为文物经营活动提供智力支持,推广文物保护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并对民间收藏文物的保管、养护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民间收藏文物保护水平。
三、拓展文物利用方式。支持民间文物收藏者创设非国有博物馆,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创设、运维、文创等扶持政策落地见效。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对尚未达到非国有博物馆备案条件的民间文物收藏机构进行专业指导。鼓励国有公共文化机构为民间收藏文物提供保管、修复、展览等服务。深化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吸纳更多社会群体代表进入博物馆理事会,落实捐赠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
四、引导合法收藏文物。推动文物流通流域登记交易制度改革,在太原等地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适时予以推广。探索建立文物流通领域信息发布平台,做好禁止交易文物认定指导性标准、文物流通入市条件等政策的宣传,发布文物流通领域"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发挥民间收藏组织功能,培育健康、理性的收藏群体,营造理性收藏氛围,引导民间收藏步入规范化、合法化。结合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完善我省被盗(丢失)文物数据库。
五、规范市场经营主体。坚持文物商店主渠道方针,探索将符合条件的古玩旧货市场主办单位、电子商务经营机构纳入文物商店管理。简化书画、古籍、碑帖、家具、民族民俗文物等以传世品为主体的文物拍卖标的审核程序。进一步落实电商平台和平台内经营主体责任,加强对线上文物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六、创新流通经营业态。培育我省文物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创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物经营企业。培育文博领域"链主"企业,发挥龙头作用,促进文物流通与文化旅游、会展服务、专业培训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助力文博领域高质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文博单位通过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开展文博单位文化资产评估,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和各项政策,与市场领域新业态进行深度融合。
七、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持续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推动《山西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不可移动文物认养政策》《山西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政策》《山西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政策》等政策的落地见效,落实文物经营主体享受支持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文化企业等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推动我省文物鉴定等相关行业标准的编制。
八、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落实国家有关要求,鼓励我省更多文物主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文物博物系列职称评定。支持文物经营单位、文物相关行业组织与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机构合作建立文物鉴定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文物鉴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文物保护和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专业知识培训。
九、拓宽资金支持渠道。鼓励文博领域相关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加强与银行、投融资机构的合作力度,探索通过股权置换等方式,争取政府投资资金和社会投融资机构资金支持。
十、健全联合监管机制。推动建立文物与文旅、市场监管、商务等跨部门执法协作工作机制。依托"信用山西"平台,探索建立文物经营单位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开展分类监管,依法依规采取相应的激励和惩戒措施。
本实施意见自年5月26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山西省文物局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5月26日
来源:文博山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