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闹市区大楼里,隐藏着一个陶瓷器文物的“宝库”。就在成都永陵博物馆对面,位于金牛区华业广场6楼的四川茂林博物馆里,馆藏着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开始及至民国时期的陶瓷器1.2万余件,作为四川省藏品规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馆,藏品中不乏精品、孤品。虽然这只是一座民间博物馆,但在业内却颇有名气。在不少收藏界业内人士看来,该馆藏品历史跨度大、种类丰富、体系齐全,极具研究价值,所以令到他们趋之若鹜前来品鉴、交流、学习。
除了醉心陶瓷器收藏,热衷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藏家交流,在四川茂林博物馆馆长廖茂林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理想:要让馆藏文物真正的“活”起来,让博物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阵地,要让更多的人通过了解陶瓷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跨界:从商业到艺术,他和陶瓷器收藏终生结缘
年出生的廖茂林在商业领域十分顺遂。赶上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廖茂林做起了毛纺品贸易,巅峰时一年的经销额达数千万,这也让他快速积累起了个人财富。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家电市场逐渐火红,廖茂林迅速把握住商机转战家电市场,主营彩色电视机,再次取得了成功。年,他又开始投身地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公司资产就增至数亿元,投资项目遍布国内外。
直到年,廖茂林花费5万元收藏到一只元代的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罐,从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此后三十多年的陶瓷器收藏之路。“一拿到这只罐子,我就被它精湛的工艺、精美的画功迷住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真的研究收藏、学习中国文物知识。”廖茂林说,之所以自己钟爱陶瓷器,是因为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他深刻地意识到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更是瓷器的故乡,在某种程度上说瓷器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馆内的陶瓷器从红山文化到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再到民国均有收藏,历代瓷器无一时期断代,重要窑口瓷器均有收录,跨度超过年,其中的珍品和孤品达30余件。因此茂林博物馆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少有的“年连续不断代的古陶瓷博物馆”。多年来,国内外的业内人士和爱好者纷至沓来,对馆藏陶瓷器赞不绝口,曾有大英博物馆专家到访后称“这里的藏品令他们感到汗颜。”
热爱:从外行到专家,三十七年来学习研究不断
翻开廖茂林的收藏册,藏品的名单从最开始的那只小瓶子延长为各类藏品4.2万件之多。当然让廖茂林最为在意的还是那1.2万件古瓷器,经过筹备年四川茂林博物馆开馆,这里也就成了他学习、研究、收藏和会客的大本营。
面对访客,廖茂林信手拿过一件瓷器,从藏品的胎、釉、画功、器形开始讲述,并认真的阐述起了瓷器的时代背景和背后的故事,引来访客们的一片称赞。从最开始的喜欢到后来的潜心研究,37年过去,廖茂林也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古陶瓷高级鉴定师,被圈内认可,称其是一双“好眼”。
荣誉称赞的背后,廖茂林饱尝酸甜苦辣。期间,廖茂林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事业重心也全部转移;为了搞好收藏,曾经一度每天要花上10多个小时埋首苦学;为了买到中意的藏品,他甘心在国内外各大拍卖场、古董商、藏家处四处奔走;有时候也会为买到赝品而沮丧不已;当然也有得到心仪藏品后的兴奋不已。廖茂林说,虽然搞收藏非常不易,但他对瓷器的热爱和研究不会停止。
心愿:从个人到公众,弘扬中华文化是不懈追求
曾经的廖茂林认为,他是从商界转入到收藏界,而且收藏是比经商更为刺激和有挑战性的事业。但随着收藏时间越来越长,藏品越来越丰富,廖茂林对于收藏本身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改变。“以前搞收藏更多的是个人价值和满足感的获得,实事上自己三十多年的收藏积累和经验收获,应该惠及到更多的人。”廖茂林说,今后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两个心愿。
其一是廖茂林在收藏的过程中,目睹了不少古董、古玩、艺术品鉴定和交易市场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秩序,因此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内影响力和更多的藏家、爱好者一起搭建一个更为规范、诚信、合法的收藏平台或渠道。
“目前茂林博物馆主要面向的是业内人士群体,事实上博物馆应该发挥出更为积极的社会效应。中国不缺文化,缺的文化自信,希望我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做一份贡献。”廖茂林说自己更为重要的一个心愿就是,能把茂林博物馆推向更为广大的公众群体,成为让更多人了解陶瓷文化、收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阵地。
据了解,廖茂林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计划打造出一个“线上+线下”的全新博物馆。在线下依托茂林博物馆现有资源,进行展区升级,打造出陶瓷器通史科普馆和中外瓷器对比馆,让来访者可以看实物学知识,同时持续扩大开放群体,让博物馆“出圈”,把陶瓷文化传播给更多人。此外,依托区块链、VR等技术,打造线上博物馆,让专家、学者、爱好者们在移动端就能研究、交流、品鉴馆藏文物,为文化传播搭建起一座便捷的连心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