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作者
樊登读书·澄子
主播樊登读书·若雨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书中写到: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父母的嘴可以是春日暖阳,也可以是冬日寒风,我们日常的言语,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基调。
但如何跟孩子好好说话、实现高质量的沟通,是困扰着无数父母最大的难题。
今天读书君请到了拥有40年经验的家庭心理咨询师金韵蓉老师,针对亲子常见的沟通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希望能帮助各位书友有效解决亲子沟通问题,同时实现自我疗愈。
(以下回答皆为金韵蓉老师第一人称)
首先,无论是跟谁沟通,谈话的内容远远不如我们说话背后的情绪来得重要。
在辅导一些青少年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会告诉我:我觉得我妈说话假的不行,让人头皮发麻。
这些妈妈有一个共性,就是经常告诉孩子:“你在我的心目当中是最棒的”、“孩子你永远是可以成功的。”
父母硬着头皮说出的好听话,其实孩子根本不信。
相比较成年人,孩子更会捕捉到语言背后情绪,年纪越小的孩子,直觉越准,敏锐度越高。
父母对孩子表达最真实的感受,比盲目的夸奖更有效。
其次,很多父母都不善于倾听。
相信很多父母都发现了,我们的孩子小时候每天回家都跟个小话痨一样,但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突然有一天,回家后什么都不跟父母讲了。
这个变化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孩子以前表达的时候,你不太听。
面对孩子只说不听,不去感受孩子话语里代表的情绪,或者想表达的真正意义,是很多父母常见的误区。
高质量的沟通依赖于双方的付出,其实,接受比表达更重要。
再者,青春期孩子的自控力和决策力还没有构建完成。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如果今天坐在我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我哪怕再生气,都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因为我的前额叶皮质已经发育完成了。
但对于青少年来讲,它这个部分的自控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所以难免有意无意的冷落家人。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都低估了孩子的成熟度。
现在小孩大概从10岁左右开始就情窦初开了,他的小脑袋会装一些八卦,哪个男同学喜欢哪个女同学,哪个演员和谁恋爱了,甚至老师的八卦;
加之,高年级的课业压力也会增大,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变高,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当这个时候,我们还像小时候那样去问孩子一些幼稚的问题,孩子很可能会告诉我们:我不想跟你说话。
如果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去形容,小孩子需要满足最底层的是生命需求、安全需求,青春期孩子的需求会逐渐会变成爱、尊重与自我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青春期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陷入一个误区:
我的孩子不跟我说话,就是不喜欢我,永远不想跟我沟通。
其实,完全不必把两者划上等号。
青春期的孩子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消化,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独特的人格特质,把孩子作为成熟的个体去看待。
我想先替孩子解释一下,当有了二胎后,大宝有绝对的权利生闷气或者烦躁。
排除两个孩子年龄相差较大的特殊情况,一般来讲,很多家庭有二胎的时候,大宝可能只有两三岁,自己还是一个宝宝。
这个时候他们对哥哥姐姐的身份完全没有感知,不知道伴随的责任是什么。
他们只能感受到,这个新来的小宝宝分走了爸爸妈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