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收藏 >> 收藏介绍 >> 正文 >> 正文

古玉的鉴赏及鉴定要领

来源:收藏 时间:2022/11/17

古玉

古玉是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等优点,遂为世人所喜爱并逐步成为封建礼制的重要表征。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

简介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收藏玉器的时尚,商代富豪墓中就有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器出土,历代君王如秦始皇、宋高宗、清乾隆等都是玉器的大收藏家;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清代吴大的《古玉图考》等都是古玉收藏与研究的论著。我国的玉雕自史前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七千余年的发展,成为蜚声世界、独步天下的工艺美术品,在世界上三个以制玉而闻名的国家(中国、墨西哥、新西兰)中最为源远流长。中国人对玉的特殊喜好自古有之,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也曾有人形象的比喻,玉是大地的舍利。被誉为华夏文明第一块奠基石的高古玉,有着高深莫测的神秘色彩。在古代,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君子与玉彼德焉。而玉的温润色泽象征仁慈,坚硬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民间相信玉能护身、驱邪,代表着正气和灵性。对于古玉,可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进行收藏。一般说来,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玉材、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细;而旧玉的鉴定,则要识别玉器的制作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占有者的身份等等。古玉一般刀法比较精美,纹饰比较古朴,鉴赏古玉,更应重视的是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崇玉的历史悠久,从上古先民直至近代,人们对玉均情有独钟,中国在各个时期都遗存有一批极富时代特征及历史研究价值的代表性器物,大体上有夏朝古陶器、商周青铜器、战汉漆器、隋唐金银器、宋明清瓷器,这些器物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各领风骚,却没有一种能像玉器那样经久不衰,长期受到民众如此的宠爱,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鉴赏要点

duersi中国人历来对美玉宠爱有加,仅从姓氏上看,大凡王字偏旁的字都是各种美玉,估计这类字少说数十,多则上百,可见人们对美玉是多么的钟爱。至于诗歌中讴歌美玉的那就数不胜数了,有“书中自有颜如玉”,比拟美丽的;也有“钟鼓馔玉不足贵”,显示富贵的,当然还有“守身如玉”,寓意贞洁的,不一而足。

美玉可以把玩欣赏,收藏美玉也是国人最乐意的,家有美玉极其普遍。有朋友以脖子说事,八九十年代流行挂金项链,二十一世纪流行挂玉器。有些爱玉者,不仅脖子上挂着玉牌,手腕上套着玉珠,连皮带上也叮叮当当系着玉器挂件。

中国人收藏美玉历史悠久,从挖掘的古时墓葬可见一斑。历来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当年卞和抱着那块和氏璧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并不是为了以欺君之罪被砍掉的双脚,而是为了无人识玉而悲哀。之后,区区一块和氏璧竟然可以等价交换十五座城市,窃以为那句价值连城出典也就出在这块宝玉上。

说到包浆,某地看到一个古玩贩子从牛屁股里挖出一块和田玉,包浆浑厚,宛若隔世。那朋友说,造假者把牛屁股开刀,把新玉放进去,然后缝上,老牛耕地,经常摩擦,包浆加速形成,用这种方法一年等于一千年。至于其它坊间传说的手法则更多了,如用盐酸、油锅里煮等等,让人听了匪夷所思。

古玉断代吃不准,这种专业知识只可能极少数人掌握,俗称掌眼的,也就是博物馆几个玉器专家能够把握。常人连真品都未把玩,不可能辨别真伪。因此,在收藏界就有买古玉不如买新玉一说。

吃不准新老美玉,干脆就买新的,再说新的总比旧的便宜,这是大多数收藏者的玩玉观。即使新玉,只要工艺精湛,玉料上乘,仍然大有收藏价值,市面上那些高仿的玉器仍然受到收藏家的钟爱。

当然,科技在不断发展,在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玉器时,不如买些上等的和田玉,奇货可居,或待价而沽。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珍贵美玉,有人认为,价格只会涨不会跌的。因此又有了买新还不如买料一说。

玉经

第一章

玉者,石之美也。至美,唯和田玉。玉不琢不成器,玉乃自然之造化,工乃人文之精华,工玉结合,谓之玉器。器有大小美丑之分,亦有巫神王民之别。八千年浩瀚历史,九万里广阔天地,华夏子孙,千秋万代,无不与玉息息相关,故有“玉魂”之说也。

第二章

玉有灵性,非附会也。玉质温润,触之如婴儿肌肤,瞬间引起人的共鸣;玉色和畅,观之如静雅美人,顿时令人血脉喷张;玉声悦耳,听之如天籁之音,立即让你浑身舒畅。此等天赐神物,与人竟是如此和谐合拍,能不让人在把玩之余概叹其通灵神授矣。

第三章

玉为王,白玉为皇,反映的是人性贪婪。玉生自然,本无王民之别。之所以为王所用,是因为王权至上,凡有稀罕之物,皆独揽享用。又因玉石资源匮乏,采之不易,雕琢亦难,成器成本之高,非凡夫俗子所能承受,故上古玉器皆为王器,是物权支配之结果也。

第四章

人道“玉有文化之分”,实则本末倒置。玉乃自然神物,唯有种类之别,岂能知晓文化。故文化乃人附加其上,玉成了人类文化之载体。人是主动附加,玉是被动接受。故所谓“玉文化”,其实与玉无关。文化是人类的,玉是自然的,玉文化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偶合,而不是自然对人类文明的反映。

第五章

玉选人,实属偶然;人选玉,则为必然。人生于世,孤独至极。茫茫宇宙,独我人类生于地球,无奈之下,只得与自然为友。名为和谐相处,实则为自己寻找慰藉。故玉与人结缘乃人类情感之需而非玉所求也。

第六章

玉用于巫,是对神的敬畏;玉用于王,是王权淫威的结果。古人刻符求神,后人谓巫玉;古人赋型于礼,后人谓礼玉。可见,玉的称谓因用途而变也。

第七章

知荣辱而后做人,知好坏而后玩玉。古玉收藏不以数量论高低,唯求精品至上。何谓精品?质好精品乎?沁好精品乎?型好精品乎?工好精品乎?题材好精品乎?诚然,居其一可为精品。但能在精品之上,求稀,求美,能破历史记录,能填历史空白,此等稀罕之物虽一件足敌万件也。

第八章

古玉市场,满目疮痍。醒者笑醉者,醉者笑醒者,醒醉各自乐,黑白共乾坤。何时醉者醒?何时黑白分?但原有其时,玉界放光明。

第九章

网络论玉,始于汉龙,玉界高人多出其中也;其后雅昌,兴盛一时,因管理者缺乏胸襟气度,目光短浅,终至破落;如今,盛世人气尚可,但以逐利为重,古玉知识难以普及,久而久之,势必以讹传讹,新人入正道者寥寥矣。

第十章

天使与魔鬼仅一步之遥,古玉辩真假唯眼力而已。眼力不到者,以真为假,以假为真,乃是常事。本来也无可厚非,怕只怕眼力不济却不自知。眼力差者往往草木皆兵,唯以自己的认知范围看世界,诸不知世界何其大矣。

第十一章

美玉养人不无道理,悦目、悦心、悦耳、悦肤,悦神,五悦齐至,音乐可比乎?舞蹈可比乎?珍肴美味可比乎?或短暂可比,然能持久乎?

第十二章

自古崇尚白玉未可信也。以公元纪年为限,前三千年白玉甚少,后两千年白玉占比亦无优势。今人喜白玉,曰“白玉为皇”,实属附会也。

第十三章

古玉市场,青海玉仿古泛滥,鱼目混珠之作多矣。商周以降,有白玉“表如青海,质乃和田”,今已不见新出,概已绝矣。故见状如青海玉者,需细心分辨,不可因噎废食,否则会将真品当仿品也。

第十四章

灾至,玉碎人全,迷信也。即便如此,也属巧合。玉能辟邪,实则与暗示有关。正向暗示,不逊良药。人活一口气,地活一张皮,所谓“气”,除却活命之气外,更重要的是正直、进取、勇往直前之“正气”。美玉就是“人活一口气”的助氧剂。

第十五章

欲得美玉,先修自身。若无御玉之德,纵有美玉经手,也无缘得之。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美玉择德而居也。

第十六章

人若无德,必无美玉。即使借他人之眼强留美玉,也只能哗众取宠,不能得其灵魂而受益。

第十七章

古人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乃通灵之物,得之,养之,爱之、信之,久而久之,玉因人而润泽,人因玉而忠厚。人玉合一,相得益彰。回首细想,方明白她在精心呵护你的心灵,默默感化你的人格,此时,你才觉得终身离不开她了。

第十八章

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人玉合一,相爱相依。到此境界,纵有山珍海味不足以迷醉,纵有仙丹妙药不足以艳羡。此时,你会感叹,人生得一美玉足矣。

第十九章

古玉天生贵族血统。玩古玉你在感叹“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余,你已不知不觉间和这些王公贵族平起平坐。不仅如此,这些王公贵族之玩物,通过时光隧道出现在你的面前时,又多了上天赐予的一份厚礼—美丽的沁色。此时的你,岂能是王公贵族可比。

第二十章

古玉可护身、辟邪、延年益寿,并非迷信,实乃良性互动之结果也。人将愿望、图腾、吉祥图案赋型或刻图于玉,其伴随人左右时,良好的暗示作用起到安神、定心、镇静等作用,加之“古玉显灵”的传说,使这种作用得到有效放大。心定则少祸,神定则安康、镇静则诸事顺遂。

第二十一章

古人治玉善于用线,尤以商周见长;至春秋一变,至东汉又一变也。战汉虽历期间,却风格突变,改重线而重型。汉末型线并重,线条细且流畅,谓游丝描。其后千余年,线条已不占主导地位。

第二十二章

玉器的演变,简言之,一为工变,一为形变。工变的背后是经济基础,形变的背后是上层建筑。工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形变则是统治者的意志要求和社会意识的自然流露。或为巫,或为礼,或为炫耀,或为实用,玉器承载了厚重的文化要素和时人审美观念。

第二十三章

知玉乎?知和田玉乎?知商周战汉用何玉乎?知今人伪古玉之用料乎?不知,何以玩?何以藏?何以知真假?感觉乎?经验乎?唯心之最也。以此可论玉乎?可教人乎?可以专家自居乎?

第二十四章

今人势利,以玉质论取舍,实乃目光短浅也。若古玉唯和田是取,则战汉以前十之七八将被遗弃;若和田唯白玉是取,又去古玉总数十之七八也。故古玉收藏首重玉材论愧对祖宗,有罪于子孙也。是以祖宗遗产,一珠一管不可弃也。

第二十五章

学玉如悟道,不在道本身,而在道之外也。故教你学工,小技也;教你认玉,小技也;教你辨识古玉之表象,小技也。技本有高低,若悟性不够,则学成难也。所谓悟性,即为道也,先知道而后学技,易成正果也。

第二十六章

只道是皇家工艺,殊不知天壤之别。同为汉玉,曾侯乙玉用料之精,工艺难度之大,盖天下莫能比也;南越王玉艺术水准之高,天下瞩目;中山国的玉座屏,瑰丽神奇,到了极点。可见,王室用玉并非皇家玉工统一制作,而是王侯割据自成一体。

第二十七章

古人是天生的艺术大师。红山玉器的抽象手法让人叹为观止,殷墟玉器的剪影工艺令人称奇;及至战汉,龙飞凤舞,张扬霸气,又将古人具象与抽象的艺术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十八章

春水乎?秋山乎?美景乎?非也。猎杀场面让人触目心惊。猎者,鹰鹘也,辽金元人宠爱之物;被猎者,天鹅、麋鹿也,汉人吉祥使者。以鹰鹘逐杀麋鹿天鹅赋型于玉者,实乃暗喻“以小博大”、“逐鹿中原”之政治意图也。

第二十九章

玉之发现,源自于对美的感知与认识;玉器之产生,源自于对美的创造与再现。美是贯穿玉器发展史的主线。故玉器收藏,首先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