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抗战文物收藏爱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特殊群体,他们醉心于日本侵华罪证的收藏、保护、展示,用藏品佐证历史事实、诠释抗战精神。在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之际,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热衷收藏背后的故事,体会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
民间收藏,守护全民抗战的集体记忆
——关于抗战文物收藏爱好者群体的调查报告
■吴继龙刘家宁通讯员王少亭
民间抗战文物收藏爱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特殊群体,他们醉心于日本侵华罪证的收藏、保护、展示,有时为了搜集一件中意的藏品,不辞辛苦往返村野人家、接洽古玩商贩,即使如此,他们也矢志不渝、追念抗战,用藏品佐证历史事实、诠释抗战精神。犹如浩瀚星空中点点繁星,唤起民族觉醒、点亮民族希望、铸就民族之魂、凝聚民族力量。在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之际,笔者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热衷收藏背后的故事,体会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
抗战收藏,民间力量不容忽视
9月以来,江苏省沛县张寨镇陈油坊村村民王成启,一有空就来到自己的“红色收藏博物馆”里忙活,以便赶在9月18日参观高峰期之前,把反映抗战期间日本侵华罪证的藏品整理好。
王成启是沛县小有名气的“红色收藏家”,虽然只有50岁,但已经钟情“红色收藏”35年,拥有各类红色题材展品近5万件。“我搞收藏,除了个人爱好,更觉得这是一名公民的社会责任。希望通过藏品展示,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藏体会、接受国防教育、深化历史记忆、感悟幸福生活。”王成启说。
山西省左权县辽阳镇西关村退休干部、转业军人王艾甫老人,数十年如一日收集抗战文物,虽然年近古稀,但依然为烈士寻亲、建馆策展、义务开展国防教育而奔忙。
年,王艾甫借用村里一个明清风格的古建筑院落,利用3年时间自筹10余万元建起“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内陈展的抗战藏品,涵盖了抗战时期的实物陈列、史实记载、收据通告和重要文献等史料。开馆以来游人络绎不绝,累计接待参观学习者40余万人次。
四川省宜宾市的樊建川、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付永贵、辽宁省沈阳市的詹洪阁、河南省农民任殿爵……“抗战收藏家”数不胜数。
“抗战文物收藏”甚至辐射到海外。郑州青年张镛在日本留学期间,搜集了大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侵华时期的图片、资料、刊物并将它们带回国内。美籍华裔历史学教授吴天威,在美国洛杉矶倡议创办日军侵华浩劫纪念馆,展出日军侵华罪证,揭露日本侵华罪行。
民间抗战收藏,已经成为国家馆藏的重要来源补充。“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的抗战类博物馆。馆长范丽红介绍,现在馆藏1万件文物当中,有近40%源自民间文物收藏者的无私奉献和捐献。
民间抗战收藏爱好者默默耕耘、倾情奉献,一件件藏品见证了纯朴真挚的家国情怀,述说着波澜壮阔的抗战史实。
执着收藏,背后几多难题
“红色收藏家们开展馆、上新闻、做报告,表面很光鲜,但背后的辛酸是大多数人无法体会的。”河南省洛宁县文化局局长张正学说。
诚如所言,每一件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年,王成启在上海看到一份抗战文献材料,对方要价1.85万元,他多处凑集,终于如愿。“有时为了一件藏品,经常茶不思饭不想。”王成启说。几十年下来,王成启花在收藏上的钱无法计算。为了存放藏品,他还“征用”了女儿家三间房屋。
与王成启相比,王艾甫对抗战收藏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省吃俭用、戒了烟酒,每月微薄的工资除了生活基本支出,其余几乎全都用在了收藏上。生活的艰辛没能阻止收藏的脚步。多年来,他足迹遍及10多个省市、千余个村庄,藏品13个系列数千件。
除了付出精力、物力、财力,抗战文物收藏爱好者还会遭遇亲人的不满、社会的误解。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民付永贵家里,战争中留存下来的战靴、战刀、防毒面具等摆满了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别人都忌讳、他却当宝贝。由于受不了付永贵的“折腾”,妻子也离他而去。
即使如此,抗战文物收藏爱好者依然倾情无悔,搞收藏、办展览,挖史料、出文集,用执着、热情和坚持,抵消心中的委屈、赢得社会的尊重。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