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的兴起,直播带货的热潮来袭,文玩行业也紧跟步伐。近两年,多家文玩竞拍平台发展迅速,但也频频被投诉,在文玩竞拍平台消费后,鉴定结果认定商品涉假却遭遇维权困境。记者调查发现,证书与实物不符引质疑选择退货还要自担邮费、鉴定证书“查无此证”,消费者要求退货遭拒等,都是投诉的热点。当文玩这一特殊商品进入电商市场,究竟该如何规范行业乱象?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文玩电商消费维权难,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投诉对象涉及XX鉴宝、XX得志等多家文玩竞拍平台。
为规范文玩市场乱象,构建良好的交易秩序,由中华拍卖协会发起的“华拍堂”联合旗下“华山论鉴”的央视鉴宝专家,以及各大文玩电商平台来共同促进整顿,印发了《关于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7月至10月将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我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及刑法等法律法规对文物流通作了明确规定,倒卖文物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通知》明确了专项整顿行动内容。首先是对古玩(文玩)和旧货市场、涉及文物经营活动的特色商业街、文物旅游景区等进行检查,督促市场开办者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并执行市场管理各项制度;对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假托“文物”名义售假坑骗、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近年来,华拍堂鉴宝专家发现出现了一些非法经营“旧物”“古玩(文玩)”等的互联网网站,这些网站的主体公司一般都不具备文物拍卖资质和文物经营资质,此次也将对这些网站进行检查。对于涉及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要进行广泛宣传,认真处理群众举报,向社会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非法经营文物行为的高压态势。
违法文物、假文物充斥市场
目前,古玩城、旧货市场中的不少地摊、商铺在做文物生意。在这类市场中交易的“文物”,确实有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但是华拍堂认为,在古玩旧货市场上买卖文物是不被法律允许的。因为,法律认可的文物市场经营主体只有文物拍卖企业和文物商店。此外,盗掘、盗捞和盗窃等非法手段获得的文物,以及捡拾的出土文物,法律也是禁止买卖的,行为人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其实,在这些地方出售的所谓“文物”更多的是现代工艺品。卖家将其当作文物出售,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破坏了市场诚信。这种售卖假文物的行为,不但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涉嫌欺诈,交易金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诈骗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甩掉痼疾,轻装前行
华拍堂专家指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必须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特别保护。在保证文物安全与满足人民群众文物鉴赏收藏需求之间,前者更为重要。进入市场的文物应被看作是限制流通的特殊商品,文物流通应当归口管理、许可经营。
第一,强化法规制度建设,明确市场交易基本原则与运行机制。传统古玩行里买卖双方一般都是行家,全凭眼力,形成不找后账的行规,体现了买者自慎的古老法则。但现代文物市场中普通大众成为购买主流,买卖双方的文物鉴赏能力严重不对等,为此应对适用《拍卖法》的“免责条款”增设限制条件,实施拍卖合同备案跟踪,倡导社会主义商业诚信。
第二,高度重视社会文物鉴定问题,整合现有的鉴定资源,规范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行为。一套完整的鉴定标准、权威的鉴定机构和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鉴定专家,是诊治文物鉴定痼疾所迫切需要的。
第三,构建文物市场信用体系。这是一门严肃且必要的功课,古玩行中有个“老理儿”叫“无信不立”,就是要求行业中的人要戒贪、自我约束。从“搂货”(店铺之间代销只需立一字据)这一行话就能看出来“诚实守信”被大部分古玩商视为立身之本。
第四,文物部门与工商、公安、税务和海关等部门加强配合,联合打击虚假鉴定、恶意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守好国门,严防文物走私出境。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尝试建立举报制度,使破坏文物市场正常秩序的人无处藏身。
第五,畅通官民沟通渠道,消除芥蒂、共同捍卫文物市场的健康繁荣,确保文物安全。比如,对出土(水)文物,民间总有一种说法,提议国家允许民间收藏者享有对这类文物的占有权,为国藏宝。而法律明确规定这类文物属于国有,禁止民间交易。面对这类民间声音,相关政府部门最好正面回应,以正视听、沉默回避不利于疏解民间不满,市场就有可能不理会法律政策按照自己的逻辑运行。
华拍堂提出,身为收藏爱好者,我们更应该独善其身。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收藏功底,培养良好的收藏心态和一定的鉴别能力,切勿听信所谓的“天价出手”忽悠,导致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寻找合法正规、资质齐全的拍卖机构或文物商店合作,才是古玩艺术品收藏交易的正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