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收藏 >> 收藏市场 >> 正文 >> 正文

中国美术馆美在耕耘大展藏品选介收藏

来源:收藏 时间:2023/7/16
白癜风是缺少铜元素吗 http://m.39.net/pf/a_7007739.html

#中国美术馆#辛丑岁首,大地复苏,感时舒卷,瑞牛祥集,带来了春的气息。中国美术馆以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为主题,倾情策划“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展览以余件作品,体现了一代代艺术家们辛勤耕耘的斐然成果,亮点纷呈。

明王珪(款)百牛图纸本水墨设色30.2×厘米年邓拓捐赠中国美术馆藏

展品中时代最早的一件是创作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王珪(款)《百牛图》,是年邓拓捐赠。此作以百牛献瑞,彰显中国画借物比兴的美学传统。画卷中的牛或牵骑徐行、或昂然静立、或回首凝望、或河边戏水,百态千姿,表现活泼而饱含生机的生命力量,辅以牧人农夫、郊野风物入画,笔致工雅,敷色清润,以色墨辉映的明丽画风,表现出生活和艺术兼而有之的情趣。

齐白石柳丝牛影纸本水墨设色81.5×24.4厘米20世纪20年代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一生画牛并不多见,中国美术馆就藏有《雨耕图》《柳丝牛影》《红衣牛背雨丝丝》三幅,虽此题材偶而为之,但表达的都是白石老人儿时最真实的记忆,意笔寥寥而总有深意。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柳丝牛影》(又名《柳条牛》),被誉为“最美牛背影”,意象简远,诗韵超然。疏朗的画面中,仅画一只牛背影、数枝柳条随风飞舞。齐白石曾题过一首画牛的诗,诗文写到:“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以纪念永生难忘的慈母心。

齐白石红衣牛背雨丝丝纸本水墨设色.5×56.5厘米年年老舍、胡絜青子女捐赠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88岁时所作《红衣牛背雨丝丝》则天趣自然。画面取对角斜势,运用计白当黑法通过大面积的留白来阐释空间的广袤无垠,没有使用阴云和雨丝来描写雨意,却做到“动笔神似画外有情”(谢赫《画品》)的境界,具有多重意味。

其一,构思巧妙。此作尺幅虽大,但笔墨无多,独运匠心。左下角画了一头昂首阔步的水牛,一个梳着朝天辫、穿着红上衣、光着屁股的牧童,正仰卧于水牛背上放风筝,一根细线直升天际。牧童的目光顺着手中细线向上望,一直延伸到画面右上角的纸鸢,纸鸢简写轮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正是风筝随风飞舞的动感,赋予了作品灵动腾跃之感。齐白石就是这样以简洁的画面创造了一幅人类在大自然里天人合一、自得其乐的感人画面。

其二,写照人生。画面右侧白石老人的题诗点明了画作的象征意义,自己儿时的一幕成为白石老人生命中影响深远的印记。“英雄名士孰先知,各有因缘在少时。今日相逢才晓得,红衣牛背雨丝丝。”从题诗可以看出,他很重视自己是农村穷孩子的贫寒出身,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出身决定了命运和性格,牛背上的牧童就是他自己。英雄名士谁先知?少年有志鸿鹄时!这正是齐白石老人的自画像。

其三,爱家乡亦爱知己。白石老人年过半百定居北京,起初无人识,后来结交了众多同道,得到了艺术上的认同。在其一生的艺术创作中,始终割舍不下心中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画生活中所见”是他的创作宗旨,这种乡土情结也贯穿于他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篆刻、山水、花鸟、书法等,这幅画作尤能体现他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和对现实际遇的真情流露。

年,齐白石郑重将这幅画作赠予老舍和胡絜青,“老舍仁弟、絜青女弟同正,壬辰夏四月,九十二岁白石老人画于京华城西铁屋。”而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年,老舍和胡絜青的后人将画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也确立了这幅画作在齐白石艺术历程中的特殊地位,见证了齐白石和老舍、胡絜青亦师亦友的关系,亦见证了齐白石与老舍都无愧于“人民的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李可染榕树水牛纸本水墨设色69.2×46厘米年中国美术馆藏

李可染《榕树水牛》,画面中以大面积的浓墨为主,笔墨氤氲淋漓,虚实相生间可见胸中丘壑,腕底乾坤。画面左下角留白,两个小牧童正在窃窃私语,沉浸在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中,与悠然的水牛和茂密的榕树相映成趣。李可染每每乐于表现牛的题材,这正源于作者自言因“崇其性、爱其形,故缕缕不倦写之”,留下了岁月静好的美景。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布面油彩77×.5厘米年中国美术馆藏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作为本土油画的代表画家之一,董希文深入西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