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学会走,就不要跑。刚开始收藏的“菜鸟”们,收藏的第一原则是多看少买,看准后才买,不要冒冒失失地胡买。多看,首先是自己多看书,多看实物,去细细品味辨别。多看,还要多参观。每当有重要的文物展览会就要去看看,不管是近现代的还是古代的都要看。看多了就会学到很多非常专业的知识,从造型上、纹饰上认识和了解相关藏品的特点,在将来收藏和辨别古玩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一个真切而直观的标准,保证自己少“吃药”,多些“捡漏”的机会。因为每个人的财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吃得进,什么都研究得比较透彻。当然,以前有这样的人,比如王世襄、张伯驹、朱家谱等人,他们的学识好,非一般人可比,当时的时代又有这个方便,所以几乎什么门类都有收藏。而在现在的收藏条件下,一般人是远远达不到那些前辈大收藏家的收藏水平的。按照现在的收藏条件,有眼光的收藏爱好者都应该集中自已的财力和精力,搞专题收藏,或者以某个专项为主项,在一个小的收藏类别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还有就是要多请教,多和高人、专家一起鉴赏。这个前面已经说过,此处再强调一下。鉴定专家有一定的特长,但不可能看什么都一定很准确,专家也有不熟悉的领域,所以初级的收藏爱好者不能够盲目迷信专家。但是专家毕竟还是相对可信的,他们有多年的经验和学识,走过的桥可能比初级收藏者走过的路都长。专家又分为野路子出身的收藏家和正途出身的文博专家、鉴赏家两种,前者长于市场把握,后者长于技术和文化认识,各有所长。专家的指点可以帮助你少走很多弯路,能用不多的投资换回比较可观的回报。
收藏以精为上,只有精品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才有比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值得收藏者经常把玩。在入行一段时间以后,就应在已有精品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收藏。精品,有时候即使是有所破损,也是值得保存的。比如说一个陶瓷笔洗,如果是宋代的,是钧窑或汝窑的,只要造型对路、没有纹饰、色彩非常好,那就算有个残缺,也应该收藏。因为钧瓷或汝瓷本身就是精品,不可多得,这一稀缺性把其他的缺陷降到最低了。比如对于一个破碎的宋代或唐代瓷器,如果你已有的收藏里面都没有,这个破损的瓷器就应该收。因为收藏是系统的,缺少了这么一个特别藏品,收藏就会出现缺档,就会不完整。而这个破损的东西,可以将你的收藏完整地接在一起。
收藏投资一看兴趣,二看市场,很多时候市场是一个主要的参照标准。但是,市场本身充满了变数,很多现象其实都是假象,如果初级收藏者被这些貌似诱人的现象所迷惑,跟风投资,后果往往非常惨痛。
当下,收藏投资的效益很好,大量的投机者看准机会跟进,大肆炒作一些种类的藏品。他们先是花大价钱收藏一批相关藏品,吸引了大量眼球,拉动该类藏品的市场价格飞速猛涨。不少初级收藏者一看市场如此,往往经不起蛊惑,马上跟进盲目投资。因为初级收藏者的信息来源不可靠,接收到信息的时间又比较晚,所以往往在大投机者已经炒热的情况下才跟风,其实相关藏品已经没有了大的升值空间。当该类藏品总体价格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后,大投机者就会借机甩出自己的藏品,从中赚取不菲的差额。而等初级收藏者得知内情时,该类藏品已经处于几乎崩盘的境地,想出手转让自己的藏品已经来不及了。另外,收藏火爆必然使假货盛行,所以初级收藏者在眼光不够好的情况下,对火爆的藏品种类更要谨慎再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