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笛
年11月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此时,十几位专家围着眼前土坑里挖出的一块铁器犯了难。
因为年代久远,而且外形非常奇特,谁都拿不准这是什么时期的物件,甚至连这是什么都说不上来。
“这玩意是清朝咸丰年间的铁钱,当时因为铸造工艺太过粗糙,导致没有办法使用,所以才运来天津当作铁器铸造的原料。”周围围观的人群中,一阵稚嫩的讲话声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经过少年的引导,专家们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反复比对,果然证实了这位少年的说法。
少年鉴宝天才
这位让十几位专家都感叹其毒辣眼光的少年名叫郝笛。郝笛出生于年3月26日,他的家庭算得上是中产阶级。
父亲是一名商人,做零售商品的批发,母亲医院的医生。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郝笛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及成长。
郝笛是一个非常内秀的人,他不善言辞,经常自己坐着看书。
不过他的智力水平却在同龄人之上,他的父亲在家里算帐时,他经常能做到和计算器同时报出正确的加减运算结果。
在发现了儿子在这方面的天赋之后,郝笛的父亲本来想着着重培养一下他,给他报了几个培训班。
但是因为他自身不喜欢与人交流,所以这些计划全都失败了。
对于郝笛来说,这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能提起他兴趣的东西,平时他的爱好只有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书而已。
年的一天,父亲带着5岁的郝笛上集市上买东西。
早年的集市上什么都有卖的,在路过一个不起眼的文物摊的时候,幼小的郝笛顿时眼睛一亮,蹲在文物摊前就开始看了起来。
不大的地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稀奇物品,这里面可能有仿制做旧的物品,但也有可能真的有年代久远的文物。
郝笛对文物的兴趣被突然激发了出来,任凭父亲怎么拽都不走。无可奈何之下,父亲只能将他托付给文物摊主看管一下,自己则是先去集市上买东西。
等到父亲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了,不过根据文物摊主的话来说:
“郝笛几乎是一动不动地在那里趴着,一直把玩琢磨这些文物两个小时,我从没见过这么有耐心的小孩子。”
在郝笛的眼里,他仿佛能与文物对话一般,能够看穿这些物件的故事。
从此以后,他对文物的热爱与执着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因为他年纪尚小,父亲不希望他接触这些东西,不过他的爷爷却是经常带他去古玩市场。
从此以后,郝笛开始经常拽着爷爷去古玩市场,一待就是一整天。
他有一个经常去的文物店,店主甚至会专门给他准备一个搭脚用的凳子,以便郝笛站在上面观看柜台里的文物。
起初,大家都不相信一个年仅6岁的小孩子会来古玩店里买什么,都当他是一个对这方面好奇的小孩。
然而实际上,郝笛已经开始收集购买古钱币了,这家他经常光顾的门店就是他的“供货商”。
虽然他喜欢温婉,但是他买文物的钱都是从平时的零花钱里攒的。从郝笛上小学开始,他的父母就开始给他零花钱,让他自己买早饭和午饭吃。
然而他都是偷偷地把这些钱攒下来,留着购买自己心仪的古玩。
在7岁那年,他甚至在古玩店花费百元买了一把古董青铜剑。然而他的小动作很快就被父亲抓住了。
因为长期不吃早饭和午饭,郝笛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白天在学校时经常萎靡不振的。学校老师找到他的父亲了解情况,父亲随即想到了他对于古玩的痴迷。
父亲在郝笛的床下找到了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古代钱币和一些文物碎片。
这些在常人眼中像是玩具一样的东西,却被郝笛视若珍宝。
看着如此痴迷古玩的儿子,父亲的心也软了下来,他开始全力支持郝笛进行古玩收藏。
有了父母的支持,郝笛开始沉浸在收藏古玩的快乐中。每天晚上吃完饭,他就会一边拿着他买来的古玩,一遍翻阅书籍查找相关资料。
渐渐地,他开始掌握越来越多历史和古玩方面的知识。
有一次,郝笛的父母晚归到家,发现家里只有他的房间里有一丝丝微弱的光亮。
父亲推门进去,发现他正蹲在地上的一盏小油灯旁边傻笑——原来他正在感受几百年前,寻常百姓晚上点油灯的生活。
郝笛还发现,这个小油灯装满之后正好可以燃烧一个小时的时间。利用油灯来计时,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声名鹊起
在郝笛八岁时,他在鉴定古钱币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建树。
一些其他人看不出门道的古钱币,他竟然能准确地说出这些钱币的来历,以及制作的工艺特点。
正是因为对这些事情了熟于心,郝笛在一次前往古玩市场的路上,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幸运事件。
郝笛在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时,发现工人们正从地里挖出来了一些什么东西。因为特别喜欢埋藏在地下的古玩,所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凑过去一探究竟。
这一看,却让他瞪大了眼睛。
工人们从工地里挖出来很多古代钱币,但是因为年久掩埋,所以大多其貌不扬,工人们纷纷表示要当作废铁卖了。
但是在人群中的郝笛清楚,眼前足足能装满四个麻袋的“废铁”,就是来自几百年前真正的古钱币。
郝笛灵机一动,仗着自己的小孩子身份,假装对这些东西特别感兴趣,打算出钱买下来。
工人们一看这小孩子出价比收废铁的还高,以为是哪个有钱人家的小孩子好骗,就赶快把四个麻袋的古钱币以几十块钱的价格卖给了郝笛,还帮他送到了家门口。
回到家之后,郝笛在家里接了一大盆水,找来毛刷仔细地将每一个古钱币都清洗干净。
经过他的初步判断,这些钱币的历史最少也要追溯到明朝。他将这些钱币分批打包,拿到他熟悉的古玩市场上去卖。
据说这堆不起眼的“废铁”让郝笛足足赚了17万元的巨款,在当时的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天津古玩市场出现了一个专卖明朝古钱币的少年”在这条新闻传出去之后,有很多古玩界的大咖都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不过在他们的鉴定之下,一致认为郝笛手上的钱币都是真品。
“一个年仅8岁的孩童,即使他真的捡漏买到了这些钱币,那他又是如何鉴定出来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天津一位有名的收藏家王鹏慕名来到古玩市场,打算试一试郝笛的本事。
王鹏在众目睽睽之下拿出枚古钱币,让郝笛帮忙鉴定一下。在众目睽睽之下,郝笛仅用了半个小时就找出了7枚赝品。
而事后王鹏则表示,这7枚赝品正是故意放进去,用来试探郝笛眼力的。
此事一出,天津的古玩收藏界顿时一片哗然。一名年仅8岁的古玩鉴定神童横空出世了。有人这样形容郝笛:“他就像一位刚出生就有年阅历的老人一样。”在他的心里,天生就有一种对中国古文物的使命感。
郝笛的父亲说:“有一次自己带着郝笛去洛阳博物馆参观,在他呼喊儿子的名字的时候,引起了旁边几位研究员的注意。”
“您就是郝笛的父亲?”一位研究员发问道。“是我,您有什么事么?”父亲不解地问道。
“我是这座博物馆的副馆长,你儿子现在可是名声远扬啊,请你一定要好好培养。”一位老者热情地走上来,握住郝笛父亲的手说道。
此时郝笛还在一边看着展出的文物,一边指出文物讲解的错误,比如“哪个文物的年份写错了,”或是“哪个文物的描述不够准确等等。”
副馆长在一旁边听边记,时不时还会向他提问。
后来有人告诉郝笛的父亲,刚才这位副馆长正是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弟——溥佐先生。
溥佐先生
到了11岁时,郝笛已经开始可以独立地进行文物鉴定了。
他在保证自己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自学了《二十五史》、《中国古币》等书籍,经常有人慕名拜访请他鉴定文物。
有人问他:“你是如何小小年纪就开始给别人鉴定文物的?”
郝笛说:“古代文物都带有它们独有的神韵,越老的物件越是散发着一种独有的魅力。对于我来说,他们就像天地一般分明,我能感受到这些物件经过千百年后所散发出的气息。”
在郝笛12岁时,他凭借着对于古钱币的研究,号称自己破解了“困扰中国古玩界千年谜题”的“白金三品”和“鱼肠剑”,并且以此为题发表了多篇论文。
自此,郝笛奠定了他在中国文物界的地位。
有人说:“能与郝笛站在同一水准上探讨古钱币学术问题的人,全国找不出10个。”
凭借这样的成就,郝笛在13岁时就受邀加入了中国文博学会,并成为其中年龄最小的会员。
虽然年龄尚小,但是他的贪图却是异常成熟,俨然就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文物学家一般。
15岁时,郝笛自称已经成为了全球数十家博物馆的客座专家或者是鉴定顾问了。
从天津到西北,从北京到江南,他一直被当成大师受人景仰,因为他从没走过眼,每一件文物鉴定都相当仔细。
到了16岁时,郝笛自称已经是很多国内外文物买手们的指定鉴定师了。
越来越多的人以请来郝笛鉴定文物为荣,在他们的眼里,郝笛的一条结论就能决定上千万元的文物买卖,而郝笛的酬金则是成交价格的10%。
郝笛小小年纪就靠着自己前几年打出的名声,利用鉴宝和收购藏品赚了上亿元,甚至连他的父亲都当起了他的经纪人。
郝笛的收藏,也随着他的鉴定水平的提高而慢慢变大。从玉器到陶器,从盔甲到铜镜,郝笛的收藏越来越多。
郝笛说:“巅峰时期,他个人收藏的古铜镜数量能达到全世界现存总量的三分之一。”
是确有慧眼还是徒有虚名
郝笛的收藏号称有几十万件,超过一万个品种。
郝笛的父亲曾经说过,一位来自日本的古玩收藏家在看过他的收藏后,开出1.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但是被他婉拒了。
不过,在年之后,郝笛的名字就开始渐渐地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
有人说,郝笛是在赚到了钱之后彻底变成了一个商人,在鉴定方面再也没有从前专业了。
也有人说郝笛的故事完全就是编造出来的,因为很多信息都只来源于网上,没有任何正规报道。
从现在来看,郝笛的一些成就有可能是被过分夸张了。
比如成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一事,就被北大资源文物学院院长否认了。
国内知名收藏人士马未都先生也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所谓的‘中国考古第一大家’。”
马未都
首位采访过郝笛的天津《每日新报》的记者魏孝敏也曾公开表示:
“郝笛并没有像大家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他现在是一个商人,他的父亲只是很懂得如何利用他的名声来赚钱,他并不是神。”
年,根据一些记者的深入探访,发现郝笛曾经吹嘘的“为破解考古界年迷题所著的,《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两篇论文没有任何刊载信息。
王宗发
核心期刊里和普通搜索引擎都查不到,可以被证实是私自杜撰出来的。
同年,古钱币专家、天津钱币学会理事王宗发揭穿了郝笛。
早年郝笛关于古钱币领域的一些言论,都是在他发表的文章里“偷学而来”的,他本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独立见解。
有些报道也指出,郝笛在年仅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去洛阳博物馆给文物挑错一事,纯属是胡编乱造。
文物鉴定是一个技术活,没有长年累月的沉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是不可能掌握如此全面的文物知识的。
现在的郝笛也应该年近40了,是天才也好,是热爱收藏的普通者也罢,也只是被过度夸大的一员,考古界的这个“天才神话”就此破灭。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年7月30日,《考古神童七八岁给故宫文物挑错马未都:背离常识》
[2]《深圳特区报》年7月29日,《专家戳穿"考古神童":七八岁给故宫文物挑错为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