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言话有方言话的“语调”,普通话有普通话的“语调”。我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方言(轻重格式)习惯,要很快地改变为普通话的(轻重格式)习惯,自然是很难的。当然,改习惯主要还是“开头难”,只要走出第一步,再坚持几步,“轻重格式”还是很快就能改过来的。比如,读一篇稿件,不要拿到就读,要忍着。先把这篇稿件里所有的“词”,从头至尾单独地读一遍,注意每个词的轻重格式。之后再读句子,同时再注意轻重格式。《词组》的轻重格式2
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等多音节词,大多数都是“最后一个音节”最重。把握这个原则,轻重格式就有了基本的掌握。在把握“词”的轻重格式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注意“词组”的轻重格式。“词组”一般由多个词组成的,应把握词组整体的轻重格式,有机整合为一个“意思单位”,避免读成孤立的几个词。没有逻辑重音等前提下,“词组”一般是“后重式”,也就是最后一个词最重。例如此篇稿件里:“省委书记”、“革命纪念馆”、“防汛救灾一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句子的《语调》3
“词”的轻重格式要服从“词组”的意思,“词组”的格式要服从“语句”的意思。例如把“省委书记”这个词组放入句子,“省委书记李锦斌”是更大的一个词组,可同样读成“后重式”。这时“省委书记”的“后重式”就要适当地弱化,以符合整句话“语调”的需要,更清晰地呈现意思。《字》与《词》的区别4
我们在练习单音节“字”的时候,一般会要求每个字发音都很饱满,字音有时就会拉得比较长。有朋友在读“词”的时候,也跟读“字”一样,比如把“双音节词”拆开成“两个字”来读,每个字都拉得很长。把“词”读成了“字”与“字”机械的拼凑,这就没有达到练“词”的目的,依然是在练“字”。两个字组成一个词之后,它们的音长,通常会出现变化。比如,中重格式的词,一般前一个音节比后一个音节的“音长”要短。比如“北京”,一般“北”字我们会读得“短”一些,“京”会读得长一些。而把几个词组成“词组”之后,“字”的音长通常又会发生变化。例如: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有些书也许现在你读不懂,但你一定要去读它。时间会告诉你经典存在的意义。
——寄语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