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收藏 >> 收藏发展 >> 正文 >> 正文

2019年,我的极简高效生活管理法L先

来源:收藏 时间:2025/6/15
本文共有字如果觉得页面太长那是因为留言很多经常有读者问到,我平时如何管理任务、知识、各种琐事……所以,索性做了这么一个总结。也算是年底回顾的一环。希望能够为你新的一年,提供一些启发。:)1.工作许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我手里有那么多事情、项目要做,一定非常忙吧?日程表排得密不透风那种?其实不是的。我奉行一个原则,叫做「弹性原则」。什么意思呢?一件事情到了手上,我第一时间一定会去思考:这件事情不做会有什么影响?能不能不做?这件事情最晚什么时候需要完成?我能否把它移交给别人?能否简化掉任何部分?我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为止?60分、80分,还是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先对手上所有的事情做一个整体的检视,再挑出那些不得不做的,给它们安排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这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全景思维」:一定不要着眼于每一件任务,而是不断地把视角在「整体」和「局部」之间来回转移,先对自己的一整周、一整天做一个大致规划,做到心里有数,再集中精力,去处理那些「不得不做」的事。因此,我这两年进一步简化了自己的工作管理清单,现在只留下这么三个:本周安排:所有需要在这周内完成的事情持续跟进:没有时间限制,但需要时不时去跟进的事情安排规划: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简而言之,流程是:1)当拿到一个新任务时,我会先用上面的「弹性原则」问一下,如果能不做,直接丢掉。2)如果必须得做,我会去思考:它最晚的截止时间是多少?如果是本周,则留出一定的提前量(避免自己陷入「帕金森效应」),再把它排进「本周安排」,写上具体的日子。在丢进「本周安排」时,也有几个Tips:(1)我会首先给自己每天预留大约4-5小时的时间。然后,预估这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再看周一是否已经排满。如果满了,就看周二;如果也满了,就看周三……以此类推。(2)如果这项任务会「锁住一段时间」(比如周六下午需要开一场会议),我会标上具体的时间段,告诉自己:这段时间已经被锁住了,记得从每天的「预留时间」里扣除掉。(3)如果这项工作没有明确的截止时间,我就丢进「本周安排」,但不加日期。这样当按日期排序时,它就会出现在「无日期」里,再见缝插针去做。3)如果这个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跟进性质的事项(比如跟进外包出稿),那么就丢进「持续跟进」。4)如果都不是,则扔进「安排规划」里面。5)然后,每周日,我会对所有「本周安排」里面的事情做一个总体回顾,再打开「安排规划」,按照前面的流程,把所有有待完成的事项,继续分门别类丢进这三个清单里面。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你可以保持自己的任务清单非常清爽,能够高效聚焦到「所有必须做的事情」上;另一方面,当你切换到「全景模式」时,你又能对大局有一个清晰的纵览,对自己的时间分配心里有数。可能有些朋友会记得我在高效管理时间的秘诀,就在于这三个清单中提到的「AFD管理法」。这个方法被弃用了吗?当然不是。我会用另一个维度——标签,来作区分。简而言之,所有的任务默认都是「Action」(行动)。而如果它属于「Focused」(思考)或「Dessert」(恢复精力),就给它打上一个F或D的标签。这样,需要时,点击标签,就一览无余了。另一方面,标签的另一个妙用,是用来作「情境筛选」。比如我经常出门,那就会设一个标签,叫做「在外」。平时需要出外做的事情,通通打上这么一个标签。等我下次外出时,忙完手头的事情,就会打开这个标签,看一下,有什么事情可以顺手解决掉。再比如,我平时会收藏一些有趣有用的学习材料、文献,但我不会把它们丢在收藏夹里,而是在任务清单建一个标签,叫做「学习」。这样,当我腾出整段时间时,打开这个标签,就能看到所有「待学习」的资料。再比如,我经常去深圳出差,那我甚至会新建一个标签,叫做「深圳」。把所有想去的店、想逛的地方、想体验的东西,全部打上标签。这样,就非常方便我按图索骥。简而言之:我会用两个维度对自己的任务进行拆分和安排。一个是清单,它是一个固定的分解,用来安排和规划日程;另一个是标签,它可以灵活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涵盖所有可能涉及的情境,方便你第一时间做出筛选。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旧文,可以参考:高效管理时间的秘诀,就在于这三个清单这套思维方式,帮你找到「没时间」的症结总抱怨没时间,你缺的究竟是什么?2.信息在各位读者向我咨询的问题里,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L先生,你究竟是怎么做自己的知识管理的?其实说来惭愧,我不怎么做知识管理——因为我所奉行的原则,是「流」的原则:一切知识必须能够流动起来,用起来,它才会产生价值。否则,就只会成为「死物」而已。想一想,你有多少文章、链接、信息,堆积在仓库里,从来不曾用过?所以,我现在用的笔记结构,是我从「流」的特性出发,结合知识体系构建的原理,重新优化的「INK-P」笔记法。具体而言,它分为4个笔记本:Inbox(待处理):所有一切接收到的信息,全部放在这里,再定期慢慢分发。Note(备查):从Inbox得来的知识点,当我把它补充完善之后,就把它做成一张知识卡片,存入Note里面。Knowledge(主题):对应着我在如何自学一个领域?这里有一份全指南中讲的「主题」。简单来说,它包含两种:一是我对一个小的主题的积累和阐述——比如「行为遗传学」和「为什么人会越来越狭隘」。但凡产生新的想法、获得新的认知,我就把它们放进去,补全这个主题;二是一些长期有效、需要时刻更新的东西。比如推荐给大家的书单,我常看的信息渠道(后面也会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