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拍卖”精准诈骗老年人余万元
北京东城区检察官起底涉老诈骗手法
记者张昊黄洁
“五星麦穗33张,每张3.5万元;五星水印每张1.35万元;错版每张元……共万余元。”
这份粮票“藏品”估价来自一家免费“鉴宝”、受托拍卖的公司,是其诈骗活动中的一环。
高某某、王某某等在北京注册运营的4家“国际公司”经营“拍卖”业务,针对老年人精准实施诈骗,余名老年人先后受骗,诈骗金额达余万元。
近日,该诈骗团伙又一成员被法院一审宣判。《法治日报》记者来到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采访了案件主办检察官、该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汪珮琳。她向记者还原了案情和诈骗团伙作案手法,同时提出堵住漏洞的社会治理建议。
繁华商业楼暗藏诈骗活动
年7月至年12月,高某某与王某某等人,利用他人身份成立3家拍卖公司,先后取得拍卖业务行政许可。公司注册地在北京郊区,实际经营地选择在核心区繁华地段的商场和商业楼里。
拍卖公司里有“电话业务员”“经理”“鉴定师”等角色。业务员通过上线提供的电话,联系寻找有意将收藏品拍卖的老年人,称免费鉴定,高价拍卖,邀请老年人来公司。
当老年人带着“藏品”到达公司后,业务员热情接待并由摄影师拍摄藏品,交由“鉴定师”鉴定、估价。
“藏品”都被鉴定为“珍品”,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诈骗团伙诱惑老年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制造有保障、合法交易的假象。
汪珮琳向记者介绍案情时,展示了该案中部分作为证据的“藏品”、公安机关起获的“话术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