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正值刚建国,本是百废待兴之际,但上海文管会却力排众议,用元买下了传承千年的名作《鸭头丸帖》。那么为什么是元的价格呢?其实是因为这个帖子只有15个字。
当时,恰逢刚建国,结果上海收藏界宛如“平地惊雷”,传出了一则震惊世人的消息。原来,当时知名的收藏家叶恭绰先生放出了消息,准备出售他的藏品《鸭头丸帖》,一时间多少收藏家、文物贩子都快把叶家的大门给堵得一个水泄不通。
那时候,上海文管会的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先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从外地赶回上海,直接前往叶家。由于谢稚柳先生一片诚意,双方言谈甚欢,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上海文管会以一字千金的价格购入这件稀世珍宝。它也在后来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那么,这件《鸭头丸帖》究竟有何魅力,凭什么能一字千金呢?
其实,这件《鸭头丸帖》可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传世之作,共有两行,共计15个字。这些字为“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简单说,就是王羲之服用了鸭头丸,但感觉效果一般,于是就约定与朋友相见探讨服用问题。
本帖为绢本书法作品,王献之却行草字体挥毫而成,字数虽少,但墨色枯润相宜,用笔疏密有致,笔锋灵巧多姿,字与字之间虽连中有断,但断处气势依然相连,堪称王献之草书的代表作。虽然王献之的名气没有其父亲王羲之名气大,但他却极其难得地摆脱了父亲的书法影响,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特点。
那么王献之笔下的鸭头丸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其实,鸭头丸是一种古代的药丸。依照古书《本草纲目》的记载:“鸭头丸,治阳水暴肿,面赤,烦躁喘息,小便涩,其效如神”。可惜,虽然本草纲目里说得神奇,但对王献之却没有什么用处,不过好歹留下了这幅传世名帖。
据历史记载,《鸭头丸帖》在北宋太宗时期就已经被收入到了皇宫的秘阁中,到了宋徽宗时期又改为收藏在宣和内府中。南宋皇帝赵构更是盛赞此帖道:
“大令摛[chī散布]华,夐[xiòng远]绝千古。遗踪展玩,龙蟠凤翥[zhù鸟向上飞]。藏诸巾袭,冠耀书府。”
至于一些书画鉴赏大家,比如北宋的柳充、明代董其昌、清代周寿昌等还专门留下了题跋。后来,随着南宋被灭,这件宝物自然归元朝宫廷所有。据记载,元文宗极为赏识当时的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专门赏赐了他这件珍宝。
不过,在元文宗去世后,柯九思逐渐被打压,最终被迫只能离开当时的朝廷,选择带着帖子归隐松江。再往后,随着明朝建立,《鸭头丸帖》重回皇宫。然而,不知因何事这件文物居然在万历年间流落民间,开始颠沛流离消失在世人视野中。
直到清朝光绪年间,世人才又得知《鸭头丸帖》被徐叔鸿所收藏,及至民国,又落到了鉴赏家叶恭绰的手中。
虽然,直到今天对于这件文物是否就是历史上的王献之真迹仍有争议,但主流观点却越来越认为它是唐代摹本,但同样也还是无价之宝。至于真迹,或许已经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被磨灭,又或者还深藏在某位权贵的陵墓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