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收藏 >> 收藏优势 >> 正文 >> 正文

民间收藏讲述明清以来湖南故事

来源:收藏 时间:2023/2/21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龙文泱

通讯员李叶卓萌

湖南历史文化光辉灿烂,民间收藏由来已久,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1月20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联合主办的“藏海拾贝——湖南民间收藏精品(明清以来)展”在省博物馆开幕,余件(套)展品展示了明清以来湖南地区的社会风尚以及高超的工艺水平,其中不少是见证湖南历史的珍品。展览将持续至2月2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醴陵釉下五彩瓷一睹其问世风采

本次展览根据文物类别分为瓷器、玉器、杂项、书画、红色记忆五个部分。

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进入展厅,各类瓷器品种争奇斗艳,引人注目。据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袁建平介绍,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繁荣期,官方与民间的瓷器生产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彩瓷成为主流,装饰工艺不断创新,装饰手法更加繁复;瓷器品质大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鼎鼎有名的釉下五彩瓷。“清末民初,以熊希龄为代表的实业家在株洲醴陵开办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请日本和景德镇的老师教习,研制出深绿、海碧、茶色、玛瑙红、艳黑五种高耐火性釉下颜料,采用‘三烧制’工艺,烧制出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袁建平说,年至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先后获得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等奖项,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从清光绪醴陵窑釉下五彩花篮纹铺首尊、清光绪醴陵窑釉下五彩瓜果纹瓶等展品中,可以一睹醴陵釉下五彩瓷诞生初期的风采。

湖南工艺美术水平之高,当然不只是瓷器。选取大型南竹,去节、去青后,仅留约1.5毫米厚的内壁竹簧(竹筒内壁一层薄如蝉翼的竹衣),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现代韶山竹簧插屏、现代重走长征路挂屏等展现了邵阳翻簧竹刻的精湛技艺。清兰花灵芝纹插屏、清一甲传庐图插屏等沅州石雕,则同样是湖湘工匠利用本土特产创造艺术精品的典范。

湘人擅书成帝师米升记录百姓史

“明清时期,湖南人才辈出,湖湘文化空前发展。这一时期涌现的文臣儒将、仁人志士亦留心翰墨,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袁建平介绍,本次展览的书画作品都是该馆专业人员从湖湘收藏大家家中选出的精品。如曾国藩之子曾纪泽用篆书写的对联,极具古意;浏阳人陈曼秋写给谭嗣同等27人的信,信息量巨大。

衡阳人彭述(曾任光绪皇帝书法侍讲)于年写的楷书十二条屏挂满了几乎一面墙,十分醒目。

“这是王闿运撰文、彭述书写的一幅贺寿作品。”收藏者、书法家曹隽平介绍,这幅作品是为一个名叫立吾的人及其夫人五十岁庆生创作的。

一组不起眼的小楷背后也有故事,它们是清代湖南人欧阳中鹄(谭嗣同老师)、曾丙熙、曹贻孙3人写给同一人“鳌峰”的诗词。收藏者曹隽平告诉记者,他收藏了六七十件这样的小楷作品,几乎都使用馆阁体(因科举制度而形成的考场通用字体)书写。写给同一个人的作品纸张规格、样式一模一样,书写者来自全国各地。

“中国历史很多是记载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老百姓的历史从哪里找?我想这些米升可以。”20多年来,长沙人杨杰收藏了1万多个米升,年代从清代康熙年间起至今。

米升是量米的量器,最初,杨杰只是出于对儿时家中生活用品的熟悉感收藏,数量累积到成百上千个后,他开始发现小小米升背后的巨大历史意义。他指着参展的60个米升说,米升虽小,但它们是中华农耕文明的见证,大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小到民风民俗、柴米油盐、使用者的价值观都浓缩其中。

写着“校准米升”的米升生产于民国时期,是买卖粮食使用的标准量器;刻有“人也孝悌,正直公平”的米升是某个家族对子孙后代的希望和要求;刻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长沙会战”的红色米升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胜利史和发展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