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发黄色者。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相近,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港币 85,,龙章重量:.1克凤章重量:.1克这一对田黄石印章,剖自同一块带皮的「田石」籽料,其中一块尚存试切下刀的痕迹,石质极佳,油润光洁,金灿夺目,其中「红筋」及「萝卜丝纹」清晰可见。在过去,极佳的石材,如田黄、鸡血、红白芙蓉之类,只有破方雕钮开成印章石料,才能获取高估值。此印石料只做了尽量少的切方规正,做薄意雕的一面,皮色微存。两石印面的一侧上角,也因籽料的关系,略缺而保有斑驳的石表。
现代作品田黄多留皮,以表示这是「田石」,而过去贵石在「留意不留皮」,就是尽量将皮去干净,只留其「意表」。这样精心而艺术、恰到好处的处理,非雕琢高手、艺术巨匠不可能为之。「皇六子和硕恭亲王」印,薄意雕作双龙,左下角留皮作朱文「沧门」二字。二印相剖开之一面,雕明初王伯辉七言诗一首:「东风帘卷小红楼,三月梨花唤锦鸠。曾记玉人将凤管,隔花低按小梁州。已亥重九后二日鹿原林佶」「御赐为国藩辅」印,薄意雕双凤,左下亦有朱文带皮「沧门」款。印侧亦刻明初袁忠彻五言诗一首:「夕云敛余晖,稍稍归鸟集。清盘林际浮,樵歌峰外急。怀人南斗边,露下银汉湿。瑶草春复生,深山共谁拾。紫微内史」。印面琢刻繁复:四周作朱文双螭中拱护「御赐」二字,中间四方刻白文「为国藩辅」四字,篆刻手法与上一印同出一辙。)
乾隆帝御宝昌化石与田黄组玺(港币HKD46,,尺寸:宝亲王宝6.5×2.2×2.2cm;随安室6.2×2.9×1.9cm;重71.1g;长春居士5.7×2.2×2cm;重65.3g;盖盒8.7×10.2×5.6cm计三方,材质均为上等冻石,光素,印文分别为朱文「随安室」、白文「宝亲王宝」、朱文「长春居士」。组玺皆于乾隆皇帝(图一)登基前为皇子时期制作并使用,在北京故宫藏《乾隆宝薮》(乾隆御玺印谱)中悉数见录,《宝薮》并载:「右宝皇帝青宫时所制,计七十方,分十三匣尊贮。谨录御用诸宝之后,其语句可通为标识者,今宸翰仍一例钤用云。」可知乾隆在皇子时期共有印章七十方,分装在十三个印匣内,此匣组玺即为其中一匣。匣为紫檀木质,匣面刻写印中,底座上面的印托用万字纹锦糊成,做工十分精细考究,为宫中原装,充分体现皇家的气派。)
明十七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RMB 40,,尺寸:9.7cm)
郭懋介作田黄石山居即景薄意摆件(RMB 36,,重量:g这件作品所采用的田黄石石质温润,色彩明艳,六德兼备,加之几近八两的重量,不可不谓田黄石中的上上之品。作者将石材的各个面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薄意雕刻,形成了一幅宏大的“山居即景”图卷,最为神奇的是,这些不同面的薄意之间,在相互衔接的同时又能独立成为一幅小景,各有侧重。落款一面作为薄意的主题中心面,雕刻了一株古松——作者着意夸大了古松的外形,在远山近水的衬托下使整个画面具有很强的纵深感。
松树下欹斜的山石露出一角风景——荷柴而归的樵夫正弓着身子走过一座独木桥——木桥窄而扁,樵夫的脚步却极为稳健,显示其胸有成竹的气度。而古松的另一侧突出的山崖上则又是另一种风景:几位老者随意盘坐,仿佛在畅谈哲理,又仿佛在眺望远山,山崖下重叠的峰峦之间隐隐露出几处飞檐翘角,在恍若仙境一般的景致中平添了几抹“烟火气”。作者以古松旁的柳树作为田黄石不同块面的过渡,似乎要与正面呼应一般,背面的中心依然是一株擎天古松,只是这株古松的造型更为奇特,在树干下方自然地分出两支,勾勒出弯月形的空间,在这空间中作者同样点缀了几处山居,松树下方则露出缓缓淌过一江流水,撑船的渔夫、牵牛的牧童,都充满了乡野的淳朴自然之美。
而石材的底部则又有一番天地,摇摇摆摆列队而行的大鹅,以及依山石盘坐的游人、小童,在石材的自然起伏曲折中勾勒出一幅恬淡中带着生气、恢宏中蕴含质朴的山居即景图。观赏这枚田黄珍品,令人不由得赞叹一代宗师郭懋介精妙的构图和娴熟的刀法,还有他对田黄石天然肌理的运用,无论是松树斑驳的树皮、岩石上成片的苔痕,远处笼罩在云雾中的山居,都充分利用自然的色彩和质感,更为画面添上了清雅隽永的气息,充满大家风范。)
清康熙周尚均制吴国祯夫妇自用田黄印章(RMB 25,,一组十一件总重:克吴国桢、黄卓群夫妇自用田黄印章。时间跨度从明末至清末长达三百多年,多为传世之物,岁月留痕历历在目。色彩丰富、浓淡相映,诸如黄金黄、橘皮黄、鸡油黄、桂花黄等等,几乎涵盖所有田黄上乘之色,且质地均十分洁净纯正、凝莹若冻、温润可人。所俱田黄肌理清晰易辩,橘囊纹和红格、血筋出出自天工造化,绵密而不乱,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十一方印章形状各异,正方、扁方、异形兼而有之,钮饰雕工多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既有不饰雕琢的四方素材,又有刻琢精美绝伦的印钮,尤以清康熙周彬制田黄石夔凤纽长方形章最为出色,此印约重克,造型方正、棱角分明,起台比例把握的恰到好处,浮雕浅刻夔凤五条为钮,攀附于印章上半部,布局妥贴、姿态各异,运刀技法炉火纯青,精微处纤毫必爽,圆润处似行云流水,刀法、刀味皆有古韵,不同凡响,且有古闽周彬制隶书款为记,清晰易辩。众所周知,身为清代康熙年间内廷御工的周尚均,其平生佳作,常遭地方官僚搜括,作为贡品,供奉御前。同时亦深受同时代文人、藏家喜爱,故此印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清乾隆御制田黄三螭钮宝玺(HKD 30,,尺寸:印高7cm;g;轴.2×28cm此御宝质地通灵,温润可爱,印体色泽纯黄光亮,上部一螭淡白色,可知此宝所用材质为珍贵的寿山「银裹金」田石,这种印石「是罕见的田石中的佼佼者,极为珍稀,它是田黄冻石和白田石的优化组合」,见叶伟夫,《中国印石》。且此宝体量很大,是乾隆帝所有田黄石御宝中较大的,因此,愈显珍贵。此御宝之钮为圆雕三螭,雕刻自然生动,线条流畅,螭身之上毛发飘逸,密而不乱,骨骼和肌肉的结构表现得逼真准确,十分到位。三螭或回首,或攀附,顾盼流连,神态可爱。为典型的乾隆时期寿山石雕刻风格。此宝无论是材质,还是刻工都堪称是乾隆御玺中的精品。)
清康熙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RMB 16,,重:g本件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色泽自然柔顺、呈淡“橘皮黄”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欲化,红筋显著易辩;其质地特别的凝腻、温润、细结,凝灵成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油润感,显为中阪所产上佳田石,色质俱佳。且此印印材硕大无比,重达克,从古至今田黄历来都以两计价,通常一两以上者方算成材,三两者可谓大材,而过半斤者则属巨材也。因田黄原石多为自然形卵状独石,可想而知如此硕大、品相完美的正方印材,要耗用多大的田黄原石方可成形。如此奢华与气魄舍皇家其谁?印主的身份地位不言而喻。)
清康熙周尚均制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RMB 13,,重:克本品印钮作老凤引雏形,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刻琢工艺繁复而不失细腻,线条流畅婉转,神态清秀恬静,其用刀之法坚致英挺,圆熟明快。雕刻中的细腻处理,尤为精絶,全凭修炼深厚的刀技功力,才能呈现“心手相应、刀随心走”的无上境界,仅此一点,即为后仿者所不能及。将之与现藏上海博物馆印章馆中的田黄单凤钮方章相比对,两印无论从造型、刻琢手法及细部处理均有明显的一致性,为十分典型的尚均钮。另外将此印印台处的回纹与龚易图旧藏周尚均制鲎箕白田三螭钮方章的回纹相比对,可发现此两印的回纹线条与刀法运用上也是完全一致、十分吻合。此外,本印所刻印文典出唐太宗贤妃徐惠《奉和御制小山赋》中的名句“奉天眷于千龄”,布局匀停于平整中寓巧思,刀法劲挺在光洁中见浑穆、古茂渊懿,具有典型的清初篆刻风格。)
明末清初·王定雕田黄石博古钮对章(RMB 11,,重:71.3g;70.5g台湾收藏家提供,据说此对章为黄君璧旧藏。黄君璧(~),初名韫之,号君翁,晚号米寿老人,室名白云堂,广东南海人。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台湾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擅山水设色,渲染极得浮峦之趣。
作者简介:王定(明末清初),字文安,江苏无锡人。留心图章,得元方(顾听)、令和(邱旼)两家神髓。更能制钮,与漳海杨玉璇(玑)、毘陵张鹤千(日中)齐名。崇祯三、四年间(一六三○至一六三一)周亮工尝访之。)
《东方寻宝》栏目是以“弘扬传统文化共襄盛世收藏”为宗旨的一档大型艺术收藏类电视栏目。秉承“帮古董艺术品说出自己价值”的栏目使命,以严谨客观、风雅幽默、娱乐互动的呈现方式,为社会各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