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有很多参加云南成人高考的小伙伴因为成人高考需要复习但是不知道怎么复习所以我就帮助大家总结了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人高考高升专的考试,满分是分,一共4科,每科分。语文把所有的题目写完,作文按要求写,只要不跑题,字数够,基本上语文80—90分没问题。
因为成人高考针对的考生基本上都是离开学校多年的在职人员,所以难度不大,每年有那么多在职人员考试,通过率基本上能达到98%以上。
那么成人高考,语文如何拿高分?首先一定要看看历年真题,了解语文考试题型,试卷结构,分数比值。这样到考场上也不会太慌张。老师认为语文最容易拿分的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了。这两块分值高且较简单,所以这两块需要注意了,不能丢太多的分!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一、基础知识题(1-6题)1-6题选择题,考的是知识积累。一般用排除法和比较法,如果两个意思相近,这两个选择就都不是要选的答案。如果两个意思相反,那这两个之间必有一个是你要选的答案。二、现代文阅读题这类题是最容易拿分的,给出的阅读题都比较简单。阅读文章时要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尤其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这决定了我们答题的语言方向。一般文章中找答案,还有一些题型是有模板的。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模板题。1、某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某某比作某某,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某物的某种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喜爱之情◆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某某赋予了人的形态,生动地表现出某某的某种特点,活灵活现,给读者如在眼前之感◆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层层递进,表现出某某的某种特点,给人引人入胜之感对偶:运用对偶,对仗工整,前后呼应,读来朗朗上口,为文章添色不少◆对比:通过用两个同类事物的对比,更加突出某某的某一方面特点,使观点更具说服力◆列数字:通过列举数据,使文章更加严谨,让读者能更直观了解某物的某种特点,为文章增添说服力◆下定义:通过对某物的定义和总结,使得行文更加工整严谨,令读者能更清晰了解某物2、某某句在文中有什么含义?◆思路:句中往往有运用了特殊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修辞的部分,需要首先揭示出来,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具体分析,再加上作者情感补充知识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3、某段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某某景物描写,写出了某地的景色/环境,结合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了人物某种的性格和品质,为全文定下了某种的感情基调4、某句话中的词语“A”可以替换成“B”吗?◆思路:--律说不可以。一般这类词是表示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的词语◆不可以。“A"准确地说明了某物的某种特点,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某种情感。如果替换成“B”,一方面有悖事实,另一方面也无法令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5、某句话中“A”和“B”两个词的顺序能调换吗?◆不可以。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同时与上文的行文顺序对应,由浅入深、由表入里,文中的顺序会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请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思路:总分总方式来回答◆首先从整体上对人物的个性进行阐述,接着结合文章,从几个角度分别阐释人物性格和特色,最后再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可以和开头类似,但要更换表达)6、标题/开头第-段的作用?◆为全文提供线索,意含双关,与结尾相互照应◆点明中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点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其特点7、文章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有怎样的效果?◆顺叙: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清晰记录,给人以准确的时空感◆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8、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事件、场景、人物),表现/歌颂/揭露/批判了某种思想/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某种感情观点/看法9、某段中对某人某物某环境等的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人物/动作心理/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的语态,更好地正面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场景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氛围,营造气氛,侧面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10、运用了何种论证手法?有什么作用?◆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强调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加生动形象11、作者为何使用某一人称?/为何在某处改变人称?◆第一人称:更亲切自然,贴近读者,给读者以真实感,将读者带入文中第二人称:读者仿佛在和文中人物对话,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作者个人情感色彩影响,便于叙事和议论12、某某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文首:开篇点题;埋伏笔、设悬念;总领全文、做铺垫◆文中:前后呼应;承上启下◆文末:点明中心/主旨;深化主题;首尾呼应三、文言文阅读题文言文对我们来说可能有点难,因为都是古文,平常也不怎么接触,所以这方面老师建议花的时间少一点。可以留到最后来做,但是一定要做,要写满。翻译一定要写!!!文言文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了。实词虚词,通假字等等太多了~我准备了一些常用的句式给你们看看吧,有个印象即可!1.安.乎?怎么.呢?例: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2.诚-则...如果..那么..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3.得以能够。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而这五个人也能够坟墓,在大堤之_上列出他们的姓名。]4.独.邪?表疑问,常表反问。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5.得无...乎?表推测,恐怕吧?该不是吧?例: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6.俄而不久,-会儿。例: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7.而况7、何况,况且。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8.而已罢了。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9.不.则...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10.非...而何?不是-.又是什么呢?“非诸侯而何?”:例: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11.何乃为什么竟。例: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怎么竟如此见识短浅!这女子不讲礼节。]12.何其为什么这么;多么。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到了对天发誓,剪下头发,眼泪沾湿了衣襟,多么的衰败啊!!]13.何所...?相当于“所....为何?”“所”与其后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何前置”。例: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我不知道您牧羊,用处是什么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4.何-..?相当于“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15.何为..?相当于“为.....”为什么..?例: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16.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17.何*哉?怎么呢?什么..呢?为什么.呢?四、诗歌阅读题诗歌阅读题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作者的感情是寄托在作者的抒情的对象中的,所以要掌握固定含义的意像,老师准备了一些常见的意向。第一种类型:常见意向。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3.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4.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5.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虛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优民等。■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优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一点。)五、作文题作文占60分,一定要写完。很多老师是看你的字数给分,写的质量好坏倒是其次,所以有的考生没写完作文很吃亏。可以说写满的烂文章,给的分数一定比才完成一半的好作文分数高很多。即使写到后面感觉难以写下去,写流水帐也要把作文空格基本填满。作文要分段!!!段数一般分5-6段即可,也不要分太多,太多文章会给人一种零散的感觉。当然也不能太少,太少文章看起来很拥挤,不美观,给人视觉疲劳。一般结构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和结尾一定要少,字数不能太多。同样不美观,视觉疲劳。下面老师给出开头结尾常见的句子,可以参考参考。1、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却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2.长剑、短剑,我们无法选择;聪颖、愚钝,我们也无法选择。我们所能选择的,就是握紧手中的剑,然后不懈怠地前进,前进,再前进.....3、陆游曾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没有博大的思想,但你有意识,也就拥有了发言权,站起来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样,舞出自我生命的亮点。4、“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不管我们以什么样的身份去诠释“家"的内涵,我们都应知道家中有等待,家中有爱。5、可见,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之家各个相同,不幸之家各有各的不幸”也不必完全奉为真理。关于幸福的答案,同样是丰富多彩的。6、.或许是命运的不幸注定要将自己缤纷多彩的梦撞碎;或许是天地的无情终归要将自己继日的辛勤当做泡影放飞,或许是许许多多难以理解却又实实在在的障碍与挫折,早已将意气风发的拼搏与百折不挠的进击化为道道忧愁、阵阵孤寂,那么就请在凄惨中反省自己吧!7、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生。8、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嵌进t-个多彩的世界,每一条泛着清丽的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美的光辉。不要空叹人世的无奈,且用美丽的心情来看待人世的繁华多彩,细细品味那无处不在的美吧!9、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10、当雏鹰尚嗷嗷待哺于巢穴之中,观望蓝天白云之时,它已有了梦想,那人就是振翅九霄,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当骏马休憩于栅栏之中,昂首长嘶之时,它也已有了梦想,那就是奋蹄原野,驰骋天下。11、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那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12、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13.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多少雨飘在胸前,风响在耳畔,只知道沧桑早已漫进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脸。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14、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熬过长夜,你便能见到黎明,饱受痛苦,你便能拥有快乐,耐过寒冬,你便无须蛰伏,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15、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今天语文干货可是满满的啊~你们不点赞收藏都对不起老师的辛苦汗水啊!其实,成人高考无论哪一科都不算难,只要你肯花时间那么考试就是胜券在握!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