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抵押房子买藏品公司人去楼空
去年王先生收到短信,他被邀请去某钱币收藏品公司参加活动,业务员说这些钱币一两年以后就会增值数倍,然后就可以拍卖。业务员还说过段时间会把钱币拿到香港拍卖,公司会负责给客户买机票,拍卖结束后把钱直接打到客户的卡里。王先生就这样“上了贼船”。
王先生表示手头没有那么多钱,业务员劝说王先生用信用卡贷款的方式购买了17万元的纪念币。之后,业务员又劝说王先生将房子做了抵押,贷款万元继续购买他们的纪念币。王先生有所犹豫,因为他只有这一套房子,但业务员劝他,今年4月他们就会拍卖这些钱币,等资金回笼,他的万就会变成万。
当王先生再次来到该公司,该公司已人去楼空。
案例2:
张先生在某杂志上看到一则免费送收藏品的购物广告,虽然张先生平时没有收藏爱好,但考虑到是免费赠送,他便拨打了广告客服电话,并向对方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购买收藏品记录等个人信息。
一名自称是某收藏家协会的工作人员主动向张先生打来电话询问其家中是否有收藏品,张先生说自己没有收藏品。
工作人员向张先生介绍,最近会举办拍卖会,张先生可以在拍卖会上出售他们赠送的收藏品,但是只有持有会员卡方可进入拍卖会。
“对方说需要先从他们手中购买一件收藏品,再用藏品编号激活会员卡,并且购买的藏品也可以在拍卖会拍卖,起拍价远远高于购买价格。”张先生回忆,考虑到有利可图,他便同意购买一件收藏品。
张先生以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了0余元收到了藏品,里面还夹带有会员卡、收藏品证书。
张先生发现自己的两件收藏品一直放在家中,而对方一直用各种名义叫其继续交钱,经多方打听,张先生发现对方根本没有举办拍卖会,后托人鉴定,张先生确信自己受到的收藏品为假品。
为何仍不断有人受骗?
虽然诈骗手法不鲜见,但犯罪行为较为隐蔽,仅从鉴定、展览、拍卖等单个行为来看,实施犯罪的每一步看似都没什么问题。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想“一夜致富”的心理,引诱受害人一步步走进骗局。很多受害人还是存在“捡漏”的心态,正是这种贪念的存在,使他们更容易就陷入骗局。”
特此提醒广大古玩收藏爱好者,警惕类似诈骗套路,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警方提示:
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热衷于收藏的心理,通常会虚构信息,以有巨额回报为诱饵,推销低价或仿冒的收藏品,以此诈骗大量钱财。市民若要收藏物品,最好具备相应的收藏知识,若要购买纪念钞,应走银行等正规渠道,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