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y先森(富书签约作者)马上就要除夕了,回老家和朋友聊天,大多是吐槽过去一年的种种过往。翻看去年除夕的朋友圈,发现最多的,其实是种种宣言,新的一年要赚钱、健身、谈恋爱、结婚等等。可是回首,发现完成的总是少数人,而多数人,立的flag就只是flag。去年说要戒酒的大宇,最近在年会上禁不住别人一顿劝,一下子就破了戒喝吐到不省医院。医院看他,他居然还乐呵呵地和我说:“立flag一时爽,破戒火葬场。我反正是不敢再立什么flag了。”怪不得总有人说,朋友圈有时候真是一个大型誓言翻车现场,总之时间一长:该偷懒的继续偷懒,该放纵的接着放纵,该佛系的绝不爆燃,该颓丧的绝不自强。于是乎,手机微博刷起来,开黑吃鸡乐开怀。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当然,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群人,你要说他们在朋友圈颓废无为吧,他们收藏夹里职场提升创业致富的文章可是多不胜数。你要说他们心存志远年少有为吧,他们朋友圈里不是一边喊着早睡一边敷着面膜熬着夜。新的一年,与其再去给自己打鸡血,不如好好思考:为什么总有人在朋友圈又佛又丧,却在收藏夹里天天向上?又佛又丧是真的,天天向上也是真的就在前几年,朋友圈里特别流行佛性青年的说法,公司一小姑娘自称自己绝对是“佛系青年中的战斗机”:辛辛苦苦赚钱攒钱花钱养爱豆,哪知道爱豆三天两头出黑料人设崩溃。上网买个东西有问题都懒得找店主咨询,能凑合着用绝不动嘴问客服。在公司上班就更佛系了,交代的任务从不推辞,但也绝不给自己揽活。短短一年恋爱历程仿佛过山车,爱谁谁的无所谓态度让她谈崩了仨男生。后来她问我:“我这样的佛系是不是有点不好?”我回她说:“你已经佛系到了极点,而佛系的极点就是丧,有谁会喜欢“丧”不去的人生?”如果说佛系只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人生常态,那么丧文化绝对是人生常态中的变态了,看腻了空洞乏味的心灵鸡汤,反鸡汤式的丧文化就像奶茶一样让人一点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拖延症、运势差、不想学习、不想上班、不想出门、不想动手等等,它伴随年轻人工作的压力与挥之不去的内心焦虑蔓延开来,而且越来越显著地出现在工作生活中。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一哥们用一段特别丧的段落来总结这一年的心路历程:这一年我过的很不开心,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一整天累的跟狗一样,后来我发现真的是误会大了,其实狗都没我那么累。当我觉得自己又丑又穷,一无是处时,我一点都不绝望,因为至少我的判断还是对的。后来我想,还是开心点吧,今天解决不了的事情,也不要着急,反正明天可能还是解决不了。虽然一段自我调侃很快意,看完之后呵呵一乐,然而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最后还是得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后来这朋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创了一个“收藏夹式学习法”。每次遇到好文章好消息好素材,也甭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也不论是用得上的还是用不上的,先全部丢到收藏夹声称有空一定潜心学习,天天向上。结果收藏夹是越堆越满,最后还是该咋样咋样,不仅工作毫无起色,生活依旧佛系且丧。我们这一代人,又佛又丧是真的,天天向上也是真的。一面是佛系与丧气之间的交替往复,一面是信心满满的改变人生热血计划,间歇性的自我颓丧,与晕头转向的努力热血。其实本质上,大多数时候只能换来心灵上的一点点自我感动。我收藏了1万种成功的方法,可是我就是不成功说起收藏夹学习法,我自己一点都不陌生。自从在学生时代我就热衷于记笔记,笔记本记了好几个,但是很多知识点都没来得及领悟吃透,只是记得老师说了什么,就写什么,笔记写完之后,该忘得的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到如今就更方便了,只要能放的,直接丢在收藏夹里就好了。反正最后也不一定会看,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收藏夹的好处,就在于它永不过期也永远存在,它对于我的存在永远像个样子模糊的概念和定义,当别人说起某事时,我可以很骄傲地说:哦,这个我知道,那个我也知道,我还收藏过!但具体是什么道理,要如何操作,要怎么解释,基本上就没有然后了。我们都知道收藏夹有这样的好处,所以很多人很放心的把内容放在这里,然后,大多数时候再也没有翻开过了。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同样的,很多人收藏了1万种成功的方法,可是依旧不成功。前段时间被一位做新媒体的朋友拉进了一个写作群,里面大部分都是刚刚入门的写作新人,看起来似乎都写作都抱以极大的热情,很多人一进来就表示一定要通过写稿走向财务自由,最不济也要通过稿费养活自己。然而没过两三天,看着别人一声不吭地在各大公号上稿,就开始焦虑了:为什么我就写不了这么好的爆文?为什么我的文章阅读量就这么低?为什么我的小号粉丝就没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