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证书
林毓铭先生的著作《阅尽浮华:灵魂在诗情里流浪》一书于年7月17日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该诗集包括作者在近一年中利用工作之余创作的多首诗歌,涵盖人生的轨迹、人生与社会、诗和远方、人生与平凡、人生随笔五个篇章。其中有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朦胧诗等。
《阅尽浮华:灵魂在诗情里流浪》林毓铭/著
博雅文化出版网策划、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阅尽浮华:灵魂在诗情里流浪》一书包括作者在近一年中利用工作之余创作的多首诗歌,涵盖人生的轨迹、人生与社会、诗和远方、人生与平凡、人生随笔五个篇章。其中有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朦胧诗等。诗集以写实为主,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通过作者个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与对社会观察的情感抒放,反映了不同年代的历史背景、社会动荡与人生沉浮,揭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哲学、伦理、道德与文化的变迁。诗集中也可以窥探到五味杂陈的爱情,浪漫的、苦涩的、纠结的、辛酸的、乏味的……,年青的您,请勿对号入座。诗集诗风朴实、清新隽永、内涵丰富、情真意切、率性而为,具有一定的写真主义情怀与批判主义的淡淡色彩,也不乏心灵鸡汤式弱弱的说教。对于读者认知社会走向、了解民情民意、探询人生哲理、明辨是非曲直、透析大千世界,均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价值。
作者简介
林毓铭,男、福建省福州市人、年出生,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在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合著11部、译著2部。主编和参与出版经济管理类教材及其他出版物9部。主持和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和其他各类省部级课题研究25项,获得各种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作品选读
打造心灵的绿洲(自序)
如果能够付梓出版,《阅尽浮华:灵魂在诗情里流浪》是我的第一部诗集,书名是夜醒时分突发奇想的,就坚持使用这个书名吧。在我的潜意识里,大半辈子的灵魂都没有安息过,太多的角色切换、太多的视觉冲击、太多的人生沉浮,总会将守摊的孩子、失学的儿童、懵懂的少年、吃白饭的知青、舞台上饰演的主角、脚手架上的建筑工人、学术讲话台上侃侃而谈的学者等这些自己曾有的角色串联在一起,多舛的命运给了我更多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远远超越了诗歌本身的艺术范畴。既然这样,就让微妙的情感安放在诗情里,让文字表现思想的曲线和流浪的灵魂。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从一个赤裸的生命来到尘世间,就在不断地体验生命的过程。打从有潜在的认知社会的意识开始,生命的意义经常与幸福、痛苦交织在一起;与人生的处境、人生的道路交集在一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人生的过程是否精彩,人生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取决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认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生命的意义是一种象征符号,就让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生命的每一次精彩、生命的每一种体验,都用诗歌记录下来,让生命的意义在诗行里放飞、让漂泊的灵魂在诗韵中流浪。
好的诗歌,要有感情的纯度和厚度、要有一种浪漫的情怀,更要有一定的艺术手法和语言个性,才能真情大气、典雅精致,体现诗歌的立体感、负重感与使命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离不开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妙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风景,我们要用有质地的诗歌赞美大自然一切的一切,去渲染我们的激情,在诗歌里找到自己、发现自己,让我们的情感生命不断地延伸。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写出来的,不单需要真实的情绪流露、需要对生活的理解与包容,更需要巧妙的笔触与匠工的心态。
年9月,到了年过花甲的年龄,出于工作的需要,我仍旧在从事极其繁重的教研工作,教学任务有增无减,年至年5年内连续获批主持2个国家社科项目和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过去经历的缅怀、凭着一时的灵感与冲动,从年10月起,没有任何文学知识的准备,一鼓作气在与科研和教学的时间交叉中裸写了这部诗作。我属于无学无派的草根诗人,甚至没有勇气聘请校内(著名诗人汪国真毕业于本校文学院中文系)的文学大师为我写上几句鼓励的代序。
在如何写出精品上下功夫,尽早让自己从业余走向业内,加强艺术的修养,这是我对未来的期待,也是老有所学的一种人生安排。确实,几十年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我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优秀学者,累了、困了,有时也陷入了学术的迷茫而不能自拔。再培养另一种生活的兴致吧,以草根的心态,用诗歌来充实自己,通过诗情的自然流露与人格的沉淀,记录人生、透析社会,也圆自己儿时的一个文学梦。花甲时起步有点太晚,更多的是寄希望“强烈的爱好使我免于衰老(英哲学家罗素)”。
林毓铭
完稿于-10-30
#图书出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