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对俄罗斯收藏家夫妇被比利时警方拘捕,引发收藏圈热议。据报道,此前这对俄罗斯夫妇伊戈尔与奥尔加·托波洛夫斯基(IgorandOlgaToporovsky)将标榜为康定斯基(Kandinsky)、马列维奇(Malevich)和冈察洛娃(Goncharova)作品的伪作借给根特美术馆展出。很多艺术专家甚至不少艺术品投资者对这些展品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发表公开信,该展览因此提前关闭。
上图:伊戈尔与奥尔加·托波洛夫斯基
上图:尤里·安年科夫的一幅原作(左)与根特美术馆展出的伪作(来自Dieleghem基金会)
伊戈尔·托波洛夫斯基创立的Dieleghem基金会位于布鲁塞尔,两年前,该基金会向根特美术馆出借24件作品,引发伪作风波。如今,这夫妇二人面临欺诈、洗钱、伪造货币等指控。
业内有人分析说,可能这对夫妇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些作品里有伪作,等发现之后,如何将这些伪作出手,成为难题,才想着出借给美术馆,谋求尽快变现。
如何杜绝艺术品造假,是个世界性难题。艺术市场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真伪之争。如何擦亮双眼,辨别真伪,对于投资者来说,真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一般来说,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目前,在艺术品市场上,参与艺术品鉴定真伪的主要有三个群体:
一类是以文献研究为主导的学院派研究者,第二类是以博物馆收藏和实物研究为主的艺术品鉴定专家,第三类是活跃在交易市场中的以眼力立足的行家。
其实,不管找哪个群体的专家鉴定,藏品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有人说,艺术圈犹如雾里看花,真真假假没有火眼金睛着实难分辨。因为涉及大量利益,大多数时候,就算是艺术家本人,对于市场中的伪作也没法直接表态。如,前几年艺术家张晓刚的一幅作品,在拍卖公司被质疑为赝品。对于“赝品”,张晓刚很快在自己的微博中作出回应:“谢谢打假之举。”有市场人士分析说,艺术家也只是对打假表示了支持,并没有对画的真伪做出定论。
艺术市场频频遭遇诚信危机,已经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拦路虎”。有人呼吁,艺术品市场应该尽快建立起一个公开的、权威的鉴定机构。也有人说,艺术市场打假不能光指望鉴定环节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要分门别类、多方配合。
对于初入门的投资者来说,多看少买,实在想买,多找鉴定机构的专家“掌掌眼”,还是能给自己的藏品多些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