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收藏 >> 收藏介绍 >> 正文 >> 正文

他的唯一真迹曾被献于主席,价值百套北京四

来源:收藏 时间:2024/6/1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这是李白的一首四言诗。相对于诗仙李白的其他作品,这首四言诗对我们来讲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这首四言诗意义重大,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颗瑰宝,因为这是由李白亲手书写的,并流传下来的唯一真迹。

《上阳台帖》纵28.5cm、横38.1cm,是一副草书,作于天宝三年。李白曾在江陵游历时偶遇一名道士,名叫司马承祯,两人一见如故,彼此欣赏。后司马承祯受命到王屋山建立道观,却没料想,故人一去不复返,竟是天人永隔。当李白和杜甫等人来到王屋山阳台宫时,被告知司马承祯早已仙逝,看到司马承祯生前在阳台宫内留下的画作,李白有感而发作《上阳台》。《上阳台帖》仅仅只有25个字,但这却是李白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仅有的书法作品。虽然只有25个字,但足以让我们为之震撼,李白的字如同他的诗一般,带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我们可以从这幅《上阳台帖》中看到,李白用笔十分自如流畅,笔力潇洒遒劲,不拘一格,还有如李白心性一般的灵动活泼,豪迈旷达,带着意味无穷的乐趣。

《上阳台帖》随历史更迭不断地辗转,先后被多人收藏进入宫内,又在清朝末年时流出宫外。终于,在民国时期,《上阳台帖》遇到了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

张伯驹是我国著名的收藏鉴赏家,他的初衷便是“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张伯驹不忘初心,为文物保护做出了了巨大的贡献。为得到李白的《上阳台帖》,防止文物四处散落而流失损毁,张伯驹花费几万大洋才买回《上阳台帖》。这笔钱在当时也是一笔巨款,毕竟当时一栋北京四合院也不过一百多大洋,以这个价格,购买《上阳台帖》的资金可以在当时购买几百套四合院,但是张伯驹仍然选择收入文物。后来,张伯驹将他所收藏的文物皆捐献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白的《上阳台帖》如今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不过它的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张伯驹将《上阳台帖》献给了我们的主席,主席非常欣赏喜爱,最终在年,主席将《上阳台帖》转交给了故宫博物院。无论如何,李白的这件孤品幸运的留存下来了。因为收藏家们的努力和爱护,我们才得以在今天看到这些文物,通过对文物的研究欣赏,我们也能够窥见历史上这些名人的风华,他们的文采与精神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