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布的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以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排名第一,但如此重要的一件作品,当年差点流出国外,今天之所以有幸能一睹镇馆之宝,不得不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号称民国第一藏家的张伯驹先生。
这位集鉴赏、中国诗词、京剧研究诸艺于一身的民国奇人,一生酷爱收藏书画精品,如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的《游春图》、黄庭坚的《草书》等均为其得意之作。
隋朝展子虞《游春图》张伯驹一生名噪一时,毁誉参半。赞许地说他为国取利,有的只是一腔爱国之心;而诋毁他的则说他不务正业,民国第一败类。
之所以被冠上败家子的头衔,无外乎有烧钱的嗜好。但也正因为这一爱好,中国珍贵的书画才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这些画家身上那种放荡不羁的情怀,我们才得以一睹为快。
年,故宫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极为珍贵的大礼,其中有晋朝书法家陆机的《平复帖》、唐代“天仙”李白的《上阳台帖》、唐代诗人杜牧的《张好好诗》、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道服赞》等历代书法大家争相传阅的精品。而他们的捐赠人,正是张伯驹先生。
杜牧《张好好诗》局部由于这些古迹的珍贵性,未来可以展出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不过南京文鼎绘学科技公司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研发、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与时空对话、感受一次有温度的旅行。只要通过了它们的技术培训,你也可以使用它们的全新科技仪器,通过3D打印技术,将这些古代的瑰宝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
文鼎教育张伯驹先生的一生,不仅具有传奇色彩,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后世故事。而在这些故事中,最打动我们的,莫过于张伯驹收藏《平复帖》的故事了。
年,日本人联合汪伪特工总部“76号”绑架张伯驹,强迫其交出“平复帖”和万银圆,以“换回平安”。显然特务组织是冲着张伯驹的钱来的,然而当时张伯驹已经散尽家财,只为古董收藏,哪里还有钱到家里去赎张伯驹?
无奈之下,张伯驹的太太潘素只能四处借债度日。其实,就连张伯驹的儿子张传彩当时也明白,卖字画、拿钱赎人,是这个家庭最直接的办法。
日本人对这件国宝的重视可见一斑。而且他们还有更大的野心想通过《平复帖》打开另一扇中国文化之窗,当然这些张伯驹都知道。
汪伪76号总部对此,张伯驹告诉前来接洽“赎票”的家人:“平复帖”宁死也不能给日本人看。最后在张家的广泛动员和说情下,历时8个月,日伪特务终于同意以40万银圆的赎金放人。
被释放后,张伯驹一直处于惶恐之中。为了完整保存这些历代难得的精品文物,保护《平复帖》、《上阳台贴》等民族顶级瑰宝,他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最终我们得以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李白《上阳台帖》局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值得收藏的历史文物。有句话说得好:“一件文物离开人世,便是槁木死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发现文物的时候,首先要保护好它,因为文物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对一种文化产生影响。
张伯驹曾表示,之所以会散尽家财收藏这些顶级珍品,是出于对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延续,并非图名、图利。否则他可以有无数次的机会,用这些极品珍品来赚取自己的利润。
“国之重器,莫重于宝,必待圣哲而备”。张伯驹认为:“凡是国宝级的文物都应该妥善保管好,绝不允许私相授受或外借展览。”但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发生,很多国宝都散落民间,甚至遗失海外。张伯驹看着祖国的瑰宝日渐凋零,痛苦万分,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冒险变卖家产,用来购买各类珍贵文物。
在整个民国乱世中,他倾尽家财,搜集抢救顶级文物件,使这批国宝级文物得以最终留在国内。这些文物没有一件卖到国外去,这也给我们现在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多的借鉴,使这些珍贵的文物能让后人先睹为快。
在他的心中,被人们视为“传奇”与“传奇”的捐赠,本是他收藏书画的终极愿望,正所谓:人生若寄,世间万物,皆如烟云缭绕。即使穷困潦倒,他也不会出售一件藏品,即使囊中羞涩,他也会把喜欢的东西买下来。这证明,他的所作所为并非为了名誉,而是爱好使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