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于人唯用。
器物是存在情感的。在历史长河上,器物最初的创造就由于需要被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逐渐消失,有些器物模糊了面容,失去了价值,有些器物却在更迭变迁中逐渐亮眼,熠熠发光。
为何?
并非所有的器物的存在都是为了被使用。
器是造物者以个人修养和手艺表达心中自然的承载,于当时是造物者自身的情感,但历经千百年后,造物者早已不知所踪,但器物承载的情感中却融入了历史元素和人文精神,永远流传了下来。
石涛云:“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这里的山川云石是物质表象上升于物以载道的超然境界,从本质意义上说,这便是具有人文的大情怀,也是中国传统的造物意境。
诗作、画作应跟随时代风气。器物也大体如此,如唐代华贵,宋代婉约,前后历代亦是如此。一捧土一块石一根竹,若不是因其可用,且用之广泛,就不会演变出陶瓷紫砂、玉雕竹刻之艺。也正因为其可用,千百年间逐渐成为文人雅士学识所知、审美理想、精神境界的载体。
如此往复,流转传承,器物便有了情感。
传统文化对自然的追求,审美发展对生活的改变,器物便在使用中逐渐增加了艺术与趣味性。
苏东坡在《宝绘堂记》道:“君子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
器物的情感既是人的情感:许是陋室有香闲适清逸;许是傲视群雄宏图霸业……人无不是借具象之器物传递其精神理想,性情素养。
器物也唯有在人的社会中才有情感,如若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器物便无用处,也就不会有情感。酒樽便是如此。
古人有情,喜时把酒与友对饮,乐时颜开大口豪饮,哀时把酒问月酒入断肠,悲时借酒消愁却更愁。
饮过的酒早已不知所踪,而盛酒的酒樽却载着饮者的情感代代传承。
被誉为“诗仙”的大诗人李白生性嗜酒,他饮酒越醉,诗兴越好,做出来的诗境界越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樽跟流传下来的诗句一般,都是承载着主人的莫大情感的载体,只不过诗句是与精神意志相通的载体,而酒樽是看得见摸得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换的载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