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每一枚邮票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既有使用和欣赏价值,又有收藏和投资价值。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曾经牵动过亿万中国人收藏之心的物件,逐渐失去了光环。
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宣布,将再次调整邮票的发行数量,主要缩减邮票市场。这已经是进入21世纪以来,邮政进行的第N次发行量下调。
那一年,中国邮政发行出的纪特邮票数量,比起年足足下降了29%,部分套票和发行量减少近40%,部分小版面邮票减少近50%,而最为严重的下调,是对邮资封片的发行,足足降低了70%。
“邮票是不是过时了?”
这成为了不少集邮爱好者心中最真实的疑问。
对此,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副总经理赵爱国坦言,近两年,中国的邮票市场的确进入了一个低迷期,邮政公司之所以减少发行,其实也是为了涵养市场,主动减少流通的邮票。
比如,年的戊戌年生肖“狗票”,比起年的猴票减少发行万套,比起年的鸡票则减少了万套,减幅惊人。
看到如今邮票市场的低迷,就不得不提一提它辉煌的曾经。
年,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这套画着五爪巨龙的邮票一共有3枚,当时的清政府一定没有想到,作为首次发行的邮票,“海关大龙”在日后的价值会涨高到什么程度。
大概这世上的东西,普遍遵循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占据了“第一”,海关大龙的价值就与其他邮票有着云泥之别。
这套邮票在后世曾经拍卖出万元一整版的价格,全套大龙、小龙、蟠龙邮票更是一度走高到万元。
“全国山河一片红”、“猴票”、“蓝军邮”……这些词汇在集邮爱好者看来,一定不陌生,曾几何时,中国是刮起过一阵集邮风的,最热烈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几张邮票,如果是资深集邮爱好者,还有专门的邮票册子,用来小心存放得来不易的邮票,更有集邮发烧友,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一张有价值的邮票。
要说多少钱?其中可是大有学问。
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迎来自己的25周年,在卖场上,一枚未发行邮票成为全场的拍卖焦点,这张邮票俗称“大一片红”,未经发行,如今存世的不超过十枚,是中国最珍贵的邮票之一,收藏价值极高,而此次拍卖会的这枚邮票,票面平整,色彩鲜艳,品相非常好,最终以万人民币成交。
经此一役,这张邮票成为新中国最贵的邮票,刷新邮票价格记录,更跻身世界最贵邮票系列。
一张邮票价值千万,相当于一线城市一套房的价格,别说集邮爱好者,就连普通人也很难不表示震撼。
看着小小一方邮票却隐藏着如此大的价值,这是如今网络上的大多数年轻人所难以理解的,毕竟,邮票说穿了,不就是一张纸嘛,真的用得着如此大费周章?
其实当年之所以会掀起集邮热,背后有两点原因是很难忽视的。
第一是人们的情感认同。
当年信息技术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物质匮乏、交通不便,别说远隔千里,就是相隔百里,就足够让亲朋好友无法常常沟通交流,于是写信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活动,长长一封书信,寄托着对亲人、对朋友、对爱人的思念,在那个年代,因为书信活动的频繁,还出过非常多著名的情书,比如周总理写给爱人邓颖超的“纸短情长,吻你万千”,普通的纸就由此变得不普通了。
写信活动中,涉及到邮寄,邮票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小小一方邮票,就承载了人们的各种情思,由于它美观、多变,每年都会发行不同的版本,逐渐有了审美价值,人们大多在使用过之后,从信封上将其撕下,小心收藏,最初的邮票,并不是因为它本身价值几何,而是由于背后寄托了人们的各自的感情。
《小王子》中那朵玫瑰曾经说道,是因为小王子花费在它身上的时间,使它变得珍贵,邮票也是同理。
第二个原因,是邮票本身有着记录的作用。
邮票在一天天发行,久而久之,人们发现不同年代的邮票,一般有着不同的样式,上面写的字,印的画,大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时间一天天流逝,而邮票作为对过去时光的见证,逐渐有了收藏价值。
例如“大一片红”,虽然没有发行过,但它的数量之稀少,所记录事件之独特,让它成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并随着时光得以永久保存。
此外,当年的很多邮票,上面画的图案,其实是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的,比如年由“鬼才”艺术大师黄永玉设计的“猴票”,随着时间的远去逐渐发挥出它的潜力,从年到年间,单枚“猴票”达到过的最高价格,是1.25万元,而最初,这枚邮票不过4元,足足翻了数千倍。
邮票市场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期,都算得上直线发展,迅速走高的阶段,当时的人们乐意收藏这种入门简单又相对初级的物件,获取门路多、收藏价格相对于古董玉器又低,曾经被收藏家们所看好,认为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但这样的预测在即将进入到21世纪前夕,迎来了市场的缩水。
到年,邮票市场进入到长达十多年的低迷期,哪怕是到了如今,邮票依旧有收藏价值,但对于大多数邮票来说,已经是“有价无市”了。
很多集邮爱好者在网络上感慨,中国邮票市场是不是进入了一个黑暗期,玩儿了十多年的邮票,突然感觉没什么前景了。
其实如今邮票市场缩水,集邮玩家进入到冷门小众的圈子,也是非常合理的。
首先,邮票进入到一个“供过于求”的阶段。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各种通讯用品的出现,让写信逐渐成为了少数,家里能装得起电话的人家,基本上都会直接通话解决,比起需要一些文化功底的写信,电话显然普及程度更高。
这样就造成,很多邮票变成了在家中供着、藏着的大家闺秀,损坏率减少,使用率减少,从前想要收藏一张完整的邮票千难万难,但这时已然不是难事。
再往后发展,就更变成国家发行多少套,市场就能保存多少套的局面,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来考量,此时的邮票市场已然进入了低迷期。
大家对邮票不感兴趣了,邮政方面当然也明白,年,为了刺激市场,邮票发行方提出过“减量增套”的方法,在次年曾经得到过一次小幅度的回升,可时代的发展却是邮票发行方没有办法预测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邮票与写信一同被封存在了旧时代,如今的00后恐怕更是连邮票都少见,何谈集邮?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物质的丰富,让人们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喜好,如今的年轻人们追星收集周边、收集限量版衣服与鞋子,其实本质上有当年人们集邮是一样的。
当年物质匮乏时期,人们只能选择一些身边经常用的东西来积攒,顺便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但如今的年轻人,在互联网冲浪,收藏更为个性化也更为私人的物件,其实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表现。
那么,是不是说明集邮在未来是没有价值,越走越窄的呢?
当然不是,邮票在如今的生活,虽然很大概率不会用到,但依旧有设计邮票的人,邮票并没有退出人们的视野,在一些文物拍卖会上,有价值的邮票依旧能够吸引竞拍者的目光。
在遇到一些大事件的时候,官方依旧会发行邮票、增设纪念币。比如,年8月8日,是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我国发行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的邮票;
再比如,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曾经又一次掀起过一阵集邮热,这说明邮票自身携带的“记录大事件”功能并没有消退。
再者,在如今年轻一代的群体中,并非完全没有人对这种“古老”的收藏感兴趣,文化是一种传承,集邮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一种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照和审美,在未来的时间内,依旧会吸引对其感兴趣的人。
尽管如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集邮市场在未来难以恢复到当年的鼎盛时期,这是由时代发展所决定的。
无论如何,小小一方邮票能够在长达百年中,像连环画一样成为每个时代的见证,已经足以让人为其背后所蕴藏的魅力而叹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