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疑虑:
同样的时间,别人可以做很多事,而你一件事也做不好。
很多时候,并不是他比你聪明,可能仅仅只是他做事的习惯与你有所不同而已。
有些习惯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可以在时间的作用下,拉开你们之间的差距。
像《习惯的力量》里写的:
“看似微小和不起眼的变化,会随着岁月的积累,将复合成显著的结果。”
以下20个细微但高效有用的习惯分享给你,希望可以让你终生受益。
-01-
做好时间记录,弄清楚时间都去哪儿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天24小时,好像什么都没做,一晃就过去了。
如果能做好时间记录,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时间的使用情况。
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和优化,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刀刃上。
-02-
增加时间压力,设置最后期限。
所谓“时间压力”,就是通过给自己的工作设定时间限制,来增加大脑的负荷。
比如,可以对自己说“我要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这项工作”。
当大脑产生按时完成任务的兴奋时,时间的压力就会变成督促自己的动力。
-03-
早起一小时,人生大不同。
如果每天早起一个小时,一年我们就可以为自己争取个小时。
这些时间,足够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读完几十本书。
被拉长的早晨,增加的不仅是时间的长度,同时,还有人生的高度。
-04-
每周抽10-20分钟,给收藏夹扫扫灰。
喜欢收藏的人很多,但往回去看的人却很少。
等再次想起点进去看时,有些内容已成明日黄花。
单纯地收藏,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更多只是一种负累。
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05-
坚持每天中午眯15-20分钟,可以换来下午4小时好的工作状态。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中午短暂的休息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疲劳,补充体力,让精神得以更好地恢复。
所以,不要因为忙不完就舍不得休息。
当然,也不能休息过长时间,否则,就适得其反了。
-06-
打电话前,先想好自己要讲什么,写个大概在纸上。
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在打完电话之后,因为话没说完,而再次打电话。
特别是在给客户打电话时,稍微地疏忽都有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愉快。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手中有粮,心才不慌。
-07-
运用二八定律,学会给事情排优先级。
每天我们都很忙,但其实,我们所做的80%的事情可能没有多大意义。
也就是说,只有20%的事情对我们的意义重大。
排好优先级,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有限的时间资源,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08-
以接近书写的速度阅读,更容易吸收知识。
有人说,文章也如同音乐一样存在着韵律和节奏。
对于一些很重要的知识,不妨以接近书写的速度去阅读。
当知识顺着这种节拍进入我们的大脑时,我们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从而让知识在我们的记忆中得以更好地沉淀。
-09-
看过的书、电影、新闻等,用自己的语言转述给身边的人。
衡量输入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看能否有效地进行输出,而转述就是一种特别好的输出手段。
它不仅能加深我们的印象,还能培养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只有给别人讲通了,我们才是真的懂了。
-10-
定期整理居住和工作的环境,有助提升专注力。
当我们处在杂乱的环境下,身边的每种事物似乎都在发出“看我看我”的讯息,我们的注意力几乎很难得到集中。
反之,整洁有序的环境,会给大脑一种舒适感。
当不被外界轻易干扰时,我们才能更加专注地学习和生活。
-11-
凡是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的事,立刻去做不要犹豫。
这是时间管理上的一个概念,叫做两分钟原则。
虽然它很短,但却是一个好的时间截止点,用在解决拖延和培养习惯上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加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752.html